11月28日,江苏常州文化产业(人才)广州推介会在穗举办。从长三角到珠三角,相隔千里的“两州”携手,在文化产业和人才交流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18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涵盖休闲度假、智慧文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绿色会展、音乐演出等多个领域。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介绍,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不仅成为全国面积最小、人口较少、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更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新能源之都”2023年,常州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连续十年位列江苏前三。
记者了解到,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常州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2家、省级园区8家、市级园区51家,发展载体丰富;超3万家文化法人单位、1千余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文化装备制造、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影视动漫、电竞体育、数字版权等六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三年常州新引进各类人才超33万人。”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常州市公务员局局长、常州市委人才办主任吴寅详细介绍常州“龙城英才计划”及文化人才招引政策,展现出常州对人才的渴望与诚意。
从“高精尖缺”人才的“一人一策”特殊支持,到领军型创业人才的最高500万元“拨投联动”综合资助,再到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以及大学毕业生“青春留常”政策,常州以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常州高新区是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常州市新北区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张沁怡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常州高新区五大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南北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南有创意产业集聚区,北有数字产业集聚区。常州高新区每年安排6000万元政策资金,在重点项目、文化人才等八个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
以“高新事·高兴办”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品牌为引领,常州高新区“保姆式”服务团队全流程“7x24小时”不打烊,全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城区前三。通过推出“橙芯”服务品牌,其搭建国内首个“云渲染”平台,成立数据安全创新中心等有效举措,为文化企业搭建高效公共服务平台。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高新区管委会(新北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高新区党工委(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商务局、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创意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承办。
常州代表团一行还前往广州长隆集团、广州TIT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腾讯微信、酷狗音乐等广州知名文化企业和产业园区进行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
(活动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