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大咖齐聚南科大医院,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新思路

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通讯员 梁慧娴 陈莹
2024-11-23 21:3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会议当天,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眼科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王乐今教授团队,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共吸引近百名儿童眼病患者及家庭参与。

有些幼儿出生时,眼球会一直不自觉地颤动,这种症状被称为“先天性眼球震颤”,由于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能通过治疗达到减轻震动和提高视力的目的。

11月23日,眼科科技转化与先天性眼球震颤学术研讨会暨患者交流大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举行,众多国内眼科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诊疗进展。会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眼科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王乐今教授团队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吸引近百名儿童眼病患者及家庭参与。

会议活动现场。

研讨会上,天津市眼科医院教授赵堪兴、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乐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袁进、深圳市眼科医院教授迟玮等国内10余名眼科专家进行了学术演讲,并与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和学者交流与探讨。

其中,王乐今的学术讲座围绕“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主题展开。他详细讲解了眼球震颤治疗方式的发展,并分享了多种治疗方式的适应症和优缺点。记者了解到,经过不断地研究探索,王乐今团队已经研发出新型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为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提供了新思路。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国家药监局特别审查“绿色通道”阶段,预计明年年初上市。

王乐今教授进行义诊的现场画面。

会后,王乐今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进一步介绍了这项新型治疗技术。王乐今表示,植入式眼部肌肉神经刺激器是根据患者眼球震颤程度设计出来的,通过植入芯片,利用神经电刺激技术抑制眼球震颤。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三个突破性创新点:一是采用先进的芯片电调控技术实现对特定功能的精准控制;二是找到调控的靶点,即确定了在眼直眼外肌的内侧进行神经调控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三是突破植入式技术,将电极和芯片都植入到体内,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稳定的治疗效果。

杨成明主任接受采访。

“先天性眼球震颤发病率一般为千分之一。”南科大医院眼科主任杨成明表示,传统治疗方式通过调节眼位方式改善患者视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眼球震颤问题,而通过现阶段的植入型神经刺激器可以达到该效果。

“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性进展。”天津市眼科医院、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主任医师赵堪兴表示,本次研讨会分享的治疗震颤创新技术对于医学圈来说意义重大。他强调,通过电子芯片植入方式治疗眼球震颤这类高科技手段在国际上也是备受瞩目的。

赵堪兴教授接受采访。

据介绍,今年10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通过南山区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王乐今教授儿童眼病团队。目前双方已开展医教研等全方位合作,包括团队不定期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出诊,开展疑难重症会诊、手术,查房及学术报告等诊疗活动。

活动当天,现场同步举办眼球震颤患者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各地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等眼部疾病的患者在现场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知识、诊疗方法及未来诊疗方向。此外,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眼科联合王乐今教授团队在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共吸引近百名儿童眼病患者及家庭参与。

义诊现场画面。

(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通讯员 梁慧娴 陈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