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拾起诚信的扣子》
作者:王婷婷
学校(单位):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指导教师:曾莹莹
我人生第一颗扣子,“诚信”,是外公给我扣好的。
清晨,我背着书包匆忙赶往学校,来不及吃早饭,就在路边摊买了杯豆浆,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我看着劣质塑料杯里头难以下咽的淡黄色“兑水豆浆”,不由得怀念起记忆中浓香醇郁的豆浆……
每年寒假,母亲都会带我们回外公家。我的外公,是镇上做豆浆和豆腐的行家。天刚蒙蒙亮就有乡亲开着摩托车来买豆浆,清早外公蹬着“二八大杠”自行车送上集市的豆腐更是供不应求,每天都要做上好几轮,忙到中午才有空歇下来喝口茶。大家对外公用心制作的豆浆和豆腐都赞不绝口。
前一天晚上,外公就要开始准备第二天要磨的豆子。把几大袋黄豆倒进水桶里泡着,自己则戴上老花镜开始看电视。待豆子泡上一两个时辰便开启机器磨豆。磨浆过滤后,倒进大锅加热煮沸。第一锅豆浆会经过点卤,加入凝固剂搅拌后逐渐凝成碎豆腐花。再倒入木磨具,盖上几大板大理石施加压力使其成型,最后成为上市的豆腐。没有人会陪着外公通宵做豆腐,我熬到两三点就会被他赶上楼睡觉,大家也早已习惯听着机器声入睡。第二天九点外公会准时上来叫我起床喝豆浆。机器声还在响,整个屋子都是豆子的香气。我洗漱完坐在椅子上,面前是一碗热乎乎刚从锅里舀出来的豆浆,淡黄色的豆浆不用加任何东西调味,轻轻滑过喉道,嘴里自然留下微甜醇厚的豆子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一年春节前夕,家里忙碌准备过年的东西,外公也没有太多时间磨豆子,做了几板豆腐和一小锅豆浆留着卖。于是小姨到镇上买了一家人的早餐,其中一块钱一杯的豆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下豆浆,和前一天外公未添加糖的豆浆不同,这杯豆浆味道很甜,甜得发腻,相比之下豆味儿却淡了许多,里面甚至还有未过滤干净的豆渣,如此粗糙的口感让我皱起眉头不肯再尝一口,并摇摇头抱怨说:“怎么会有这么难喝的豆浆啊!”
坐在一旁的外公正戴着老花镜看报,听到我的抱怨笑得嘴边的胡子直颤。我放弃豆浆,嚼着干巴的油条,好奇地问:“外公,为什么这豆浆和您做的不一样呀?”外公笑意不止,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给我倒了杯茶,他黝黑的眼眸映着我好奇的眼神,笑容中透着一丝无奈,他轻声说道:“孩子,这是兑了水的豆浆,奸商想要多赚钱,就要减少成本,少用了豆子甚至用坏豆,煮成后多加水才能装更多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讲诚信,生意做得长久靠的就是我们的诚实和大家的信任,两者就像火车和轨道,缺一不可!”他布满老茧的大掌抚摸着我的头发,手掌似乎还存留着淡淡的豆浆香,“不管赚不赚钱,丢了诚信,那是丢了做人的道德心,丢了中国人的脊梁骨,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的鼻尖似乎飘过一阵豆浆香,外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铿锵有力的教诲为我扣好了“诚信”的第一颗扣子,让我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反观当下,某些贪财的商人被利益蒙蔽双眼,抛弃诚信。他们或许能暂时尝到甜头,但最终会被众人唾弃。而那些坚守诚信的人,就像外公一样,他们的道路或许并不平坦且平平庸庸,但他们的内心始终坦荡,平庸而不平凡。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时刻铭记外公的教诲,扣好诚信的扣子。以诚信为本,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在诚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愿豆浆香飘遍我的诚信之路!
编辑 李斌 审读 徐恬 二审 桂桐 三审 李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