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又高效!机器人要和医生抢饭碗?不仅配药还做手术
南方 +
2017-11-20 12:48

机器人开始抢地盘了! 此番目标是医生!

11月6日,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合格线,在本次测试中,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取得了456分的成绩,超过临床执业医师合格线(360分),属于全国53万名考生中的中高级水平。

千百年来,在与疾病搏斗的历史上,人类医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如今,机器人来了。它们通过“人工智能”加持,依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能杀入医疗界,想与医生一争高下!

下面,PLUS君先带大家看看广州各大医院的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达芬奇”VS外科医生

2015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入了华南首台手术机器人。很快,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内的顶级医院也将它请进了手术室。如今,它被广泛用于外科大部分领域微创治疗,包括肿瘤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以及心脏手术等。

“达芬奇”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其机械臂系统如同一只章鱼,共有四条可实现540度旋转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镜头臂”。

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无菌区之外的操控台上。眼前的显示器呈现放大10倍的三维立体高清影像,使他能清晰地关注到手术视野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殷晓煜最早与达芬奇搭档做手术。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配合下,他成功帮助患者切除胰腺体尾部的肿瘤。

殷晓煜认为,“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稳定性和精准度,超越了肉眼和人手的局限,能辅助外科医生完成高难度的手术”。

但是,殷晓煜评价说,机器人并非万能。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一些复杂、疑难的手术,仍需要外科医生以传统的方式处理。说到底,手术机器人也是由医生来操作的。”

除了这些“大块头”,更多小而精的人工智能产品也不断被投入到临床使用。它们主要运用于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管理三大场景。

“ 大白 ”管家VS内科医生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一位病人正在与“糖小护机器人”进行沟通对话。

据了解,小机器人装载了领先语音收集和处理系统,能与患者直接语音对话。接收提问后,‘糖小护’就能调动知识库内容,回答病人问题,帮助病患了解糖尿病。在未来,“糖小护”有望用方言与病患进行沟通互动。

机器人“糖小护”不仅能解答患者的提问,还能一站式采集患者健康数据,合理为患者搭配饮食,评估产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糖小护”还是一名健康管家。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它还能“一键通知”家属和医生,争取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

内科医生陈容平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在于解放医生。“过去但凡接收一名新病人,医生护士就得给他科普什么是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注射胰岛素等共性问题。如今引入了拥有语音交互功能的‘糖小护’后,医生、护士就可以从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事情。”

物流机器人“诺亚”VS 医院运输队

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机器人”在解放人力和流程优化上挑起了大梁。医院首次启用物流机器人诺亚,用于配送药品、标本以及手术器械。

“诺亚”自如地穿梭在医院侧楼,偶尔发出“我要出发了!”、“我现在进入电梯了!”以及“我被挡住了”。

经过精细测算,在运送标本、静脉药物时,一台“诺亚”能“顶”2个人,在运送被服、餐饮、耗材等物资时,能替代4个人的工作,还能节约一些其他的人力隐形成本。

诺亚”浑身装满了传感器,能自动识别障碍物、抗电磁辐射干扰,还能人脸识别。走到楼梯边缘时,传感器能感受到高度的变化及时“刹车”避免跌下楼梯。“

在2016年举行的第三届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出了发展人工智能医疗的想法。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力点主要在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智能药物研发。

人工智能浪潮滚滚! 对此,有人提出看法,在未来,医生这一职业将会消失;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只不过是让医生从繁琐的事情中解脱出来,而非是取代医生。”

对此,各位小“南友”怎么看?您可以点击这个链接,关注今天南方日报新闻周刊的特稿,获取更多信息。欢迎在PLUS留下你的火辣辣的观点吧!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