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之夜”:让人工智能与艺术共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24-10-20 10: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科技与艺术交汇的光芒照亮了本周末的关山月美术馆之夜。

科技与艺术交汇的光芒照亮了本周末的关山月美术馆之夜。10月18日,《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当晚,由UFO媒体实验室带来的新媒体光影、声音表演则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震撼的视听盛宴。

当晚的美术馆之夜由《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诗与思》开幕式拉开序幕。展览结合深圳作为人工智能高科技产业的地域特点,涵盖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互动艺术、交互影像装置等艺术形式,呈现出一个与深圳这座先锋城市紧密结合的展览空间。策展人介绍,”我们在这里不仅展示技术对艺术形式的影响,更通过艺术的语言,探讨技术对人类精神与社会现实的深层次变革。展览以未来为视野,以艺术为载体,邀请每一位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在艺术与科技的交织中,思考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挑战与可能性。”

与科技深度结合的数字艺术,不仅对艺术家创作带来挑战,对于普通观众,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展览开幕当天,主办方选择用一场开幕演出引领观众推开未来艺术世界的大门。

开幕演出由UFO媒体实验室呈现,从规整的黑白色块到绚烂的彩色线条,从激昂的鼓点到清越的琴音,从燃烧的火到流动的水,伴随着振聋发聩的电子音乐和变幻莫测的数字影像,三位艺术家王志昂、陈欣和Mice,利用视觉与听觉的通感,将图像与声音联动,在一个被打破的立方体屏幕装置上,带领观众探索完整与残缺的审美关系、游走于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边缘。

据了解,UFO媒体实验室2010年创立于杭州,是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之一。UFO媒体实验室致力于艺术与科技的化合反应,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科学家等多元背景的人在此思维碰撞,具化新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在此次展览中,UFO媒体实验室携一个立方体装置作品参展,展出作品融合了装置、视觉和声音等多种艺术语言。展览现场,由屏幕构成的立方体被打破之后,为观众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当晚还举行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协同创新合作基地”的揭牌仪式,该机构由关山月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共同建立,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围绕艺术与科技创新融合类方向达成合作共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是关山月美术馆“艺术与科技”项目系列活动之一。在这一项目中,关山月美术馆已先后推出了“元•界——关山月美术馆数字人文研究展”、“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植物智能——物种新论”等连续三届展览,从不同角度,探讨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问题。其中,“重塑与再造——数字人与数字艺术展”入选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艺术与科技的研究,是未来关山月美术馆发展的重点学术方向。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俊宇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城市,始终在推动科技与艺术的互动与碰撞。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在这一进程中,不仅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更通过“艺术与科技”这一学术品牌,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文化高地。陈俊宇表示,“数字艺术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何将艺术、科技、观念深度结合,并建立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是艺术与科技领域未来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展览不仅仅是对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展示,更是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