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共舞!第二届光明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成功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修斌 文/图
2024-05-31 07:04
收录于专题:光明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27-28日,“艺术与科学——第二届光明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5月27-28日,“艺术与科学——第二届光明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活动期间举办了两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和粤港澳大湾区暨全国艺术院校作曲家研讨会。该展演活动由深圳市光明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筹))承办。

全新作品展现中国音乐新风采

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胡咏言执棒,演绎叶小纲、陈永华、金平、秦文琛、高平、邹航、梁楠等15位当代作曲家的19部室内乐音乐作品,包含《汉诗行》《蔓萝》《太阳的影子》《秋兴八首·其一》等众多曲目,演奏家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不同乐器之间相映成趣的绝妙对话。其中多部作品是面向全球华人作曲家征集的具有中国风范的当代新音乐作品,经过以叶小钢教授为主席的评委会审听筛选和紧锣密鼓的排练后,展现在观众面前。作曲家将自己对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民俗、自然等元素的关注与思考经由音符的交织传递出来,力求向观众们展现当代中国音乐的新风采和新元素。精妙的作品、娴熟的演奏、默契的表演感染了现场观众,气氛高涨,掌声不绝于耳,多平台直播更是吸引了近3万人次线上同步观看。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亦是此次活动艺术总监的叶小钢教授介绍说:“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再次与光明区合作开展科学与艺术碰撞的专题艺术活动,从去年开始,这个活动得到了光明区的大力支持。对于‘科学’和‘艺术’人类思维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做一些有意义的、深邃的探索,我们想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出当代艺术家对飞速发展社会的思考,也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体现出时代的变迁。”

中央音乐学院贾国平教授表示,“现场观众的热情、对音乐家对作品的尊重,让我感受到了非常好的氛围。当代音乐创作以前总被误解,好像老百姓不喜欢,而我的观点是,如今的观众对音乐是有非常开放、自由的想象的,这种对音乐创作的自由想象和我们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是一体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参加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体会这样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应奥地利维也纳州议会议长恩斯特·沃勒、奥地利中国关系促进会、维也纳音乐厅等多方的正式邀请,由院长叶小钢教授率领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代表团将于2024年5月底,在维也纳、萨尔斯堡、林茨等地进行三轮演出,本次两场音乐会中演绎的多首曲目将在此次奥地利巡演中再次奏响,走向世界艺术殿堂。

齐聚光明为艺术与科学融合发展建言立论

5月28日举行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暨全国艺术院校作曲家研讨会汇集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艺术院校的近二十位学者、作曲家,他们以“艺术与科学”为核心议题,从各自的研究成果及浸淫多年的行业观察出发,结合如今科技发展趋势对音乐艺术行业、产业的影响,探讨音乐艺术的界限与空间、科学哲学与艺术哲学的交融共鸣,把握中国室内乐创作概念、内涵与形式的转向,用“艺术+科技”驱动大湾区文化发展,激发行业创造力与活力,为东方艺术走向全球化贡献“大湾区方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副院长金平教授表示,“今天的研讨会充分地讨论了怎么样能把科学和音乐艺术结合得更好,我觉得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思考如何让音乐创作和艺术创作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虽然我们是在深圳光明区举办活动,但是我们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在光明区,我们邀请的是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的专家、艺术家,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回馈和启发,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艺术创作都非常有意义。”

此次展演活动通过举办研讨会与音乐会,让“艺术之光”照进光明区这座“科学之城”,助力将光明区建设成有科学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修养的科技文化新城。叶小钢教授表示,“我相信‘光明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这个活动的持续举办对大湾区、对深圳、对光明、对音乐学院未来的发展都有更好的助力,希望在这方面的探索能帮助作曲家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创作的作品更好地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修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