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4深港澳中医药论坛暨第二届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在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本次大会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旨在纪念第34个世界传统医药日。
大会同期还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术会议和青年论坛、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报刊国书编辑与信息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第二届鹏城中医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等六个大型高水平学术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以及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澳门中医药学会等有关单位领导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来自深圳市十多家医疗机构负责人及深、港、澳和越南近500名中医药工作者参加会议。
深港澳中医药论坛碰撞思想火花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本次大会也贯彻落实了该意见精神,邀请了业界多位重量级嘉宾就中医药文化传传播、中医药免设调节作用机制最近研究进展、中医药现代化等议题做大会主旨演讲。
国医大师王世明教授在《关于中西药配伍组方开发中成药之我见》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中西药配伍组方的关键与可能、制剂和实验研究。他指出,在保证安全、提高疗效的新提下,以中药为主,中西药配伍组方,可以成为提高中成药水平和质量、开发新中药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荣誉副会长温长路教授以“如何提高科普创作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为题进行了演讲。中国中医药报社专刊部原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海霞教授则阐述了她对中医药学术科普化和科普学术化的思考。
澳门大学特聘教授、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主任陈新教授在论坛上介绍了对中医药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
2024年的健康中国(横琴)国际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智能艾灸机器人用机械臂代替人手,模拟中医专家手的治疗手法,操作简便,赢得好评。依托数据赋能,让传统中医药插上了数字的翅膀。本次大会上,数智中医大咖张军教授讲述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中医药发展。
传承创新打造“三经”学术品牌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致力打造“三经”学术新品牌。由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牵头,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学术团体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以“学经典、遣经方、用经药”为主题的中医经典传承系列活动。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专家学者、民间中医学术流派和中医非遗项目传承人,以“讲经典、传技艺、育优才”为宗旨,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中医师承”相结合的模式,计划在全球培养一批具有纯中医思维娴熟、理法方药精通的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全球化、国际化建设和发展。
本次大会也举行了第二届中医经典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成都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主任黄勤挽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李顺民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金锐博士,江门市中医科学院新会陈皮研究所负责人谭娥玉副主任中药师等专家,应邀做了中医经典理论、经典方剂、经典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等专题学术报告。
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李顺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办深港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系列学术论坛,旨在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等系列文件精神,推动中医药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助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共同探索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深港澳岭南中医药特色优势,整合内地中医医疗教学科研资源与港澳现代科研理念及技术优势,搭建前瞻性系统性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聚焦原创性、颠覆性、标准化、国际化目标,打造中医药先行示范高地和健康中国的深港澳样板。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