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低压生成!预计将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影响华南地区

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
07-16 21:47
摘要

面对台风天气我们该如何防御和避险?

中央气象台7月16日18时发布热带低压预报:

菲律宾以东热带低压已于今天(7月16日)14时生成,17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大约102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14.0度、东经130.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6级(1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

预计,该低压将以每小时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将于24小时内加强为今年第6号台风,19日下午移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至14级,38至45米/秒),并逐渐向海南岛东部到广东中西部一带沿海靠近。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为了方便传播,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性的名字;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在台风的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台风委员会成员的新加坡没有提供台风名字,提出委托美国提供名字,美国就委托密克罗尼西亚(太平洋岛国)提供10个名字,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的名字一起构成命名表里的140个台风的名字,但密克罗尼西亚不属于台风委员会的成员。

每当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被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就会根据列表给予其名字,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

面对台风天气我们该如何防御和避险?

让我们通过一张口袋卡片,一起了解《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相关规定!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