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数 | 特斯拉重磅发布Robotaxi,无人驾驶将“驶”向何方?

读特新闻记者 张铃佳/文 谢丰圳 李楚翘/海报
2024-10-12 20:10
摘要

正如未来电影预言的那样,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无人驾驶,是否真的让“未来已来”?

北京时间10月11日11时,特斯拉揭开了其神秘项目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下简称Robotaxi)的面纱。从发布会信息来看,此次亮相的Robotaxi为概念车,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特斯拉将其命名为Cybercab,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


正如许多未来电影所预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无人驾驶,是否真的让“未来已来”?


01
方向盘?踏板?Cybercab通通都不要


将目光转回发布会,Cybercab在产品形态上是一款两门两座的车型,具有大溜背的设计,整车线条极其简约。同时,Cybercab的门还采用了类似于蝶翼门的设计,看起来尤其炫酷。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预计Cybercab的每英里出行费用大约为0.2美元(约合每公里0.87元人民币),未来自动驾驶交通的成本将降低到足以与公共交通竞争的水平。此外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特斯拉Robotaxi服务依托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允许所有特斯拉车主加入共享车队,以Airbnb和Uber结合体的形式,革新了现有的共享出行和租赁出行商业模式。


特斯拉还发布了Robovan,一款“客货两用”的无人驾驶厢式车,其流线型外观充满未来感,可以承载20名乘客,进一步降低出行成本,每英里约10-15美分(约0.44-0.68元人民币)。


按照马斯克的规划,这些新车型将与现有的特斯拉电动车共同构建庞大的服务网络,推动行业变革。


然而,市场对于特斯拉的这场发布会似乎并不买账。当地时间10月11日,特斯拉在美股盘前就出现大幅下挫,一度跌近7%。美股开盘后,特斯拉股价进一步走低,一度跌超10%,特斯拉股价一度创8月5日以来最大跌幅。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此次发布会中,马斯克对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的监管问题给出了一个比较笼统的回答。发布会上他既未深入介绍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核心技术细节,也未探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的具体规划。同时,整个市场翘首以盼的低成本车型Model 2也未能如期亮相。


不难看出,马斯克牌的“大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吃香。


02
无人驾驶赛道发展如何?


自动驾驶融合了人工智能、通信、半导体、汽车等多项技术,涉及的产业链长、价值创造空间巨大,已经成为各国汽车产业与科技产业跨界合作与竞争的必争之地。早在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发布之前,中国产业的不少车商就已加入了无人驾驶的赛道。


百度Apollo、小马智行、AutoX、文远知行、九识智能、滴滴等公司的无人驾驶车已经出现在武汉、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的街头巷尾。


众多应用场景、不同车型,也让人们好奇无人驾驶车的“智商”如今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自动驾驶分为L0到L5等级。如今在各大城市上路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已达到L4高度自动驾驶级别,即“车”来“开车”,利用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车辆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准确地感知和判断,从而实现自主驾驶。


而大多数私家车通常配备的是L0至L2级别的驾驶自动化功能,即系统辅助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驾驶员仍然是驾驶的主体。


然而,无人驾驶汽车仍面临技术成熟度、软硬件成本、基础设施、数据丰富度等方面的制约。在复杂路况下,无人驾驶汽车有时表现得不够“聪明”。例如,遇到障碍物时可能会停下不动,或者不小心跌入某个“黑洞”。


03
谈起“无人车”,大众更关注什么?


在今年7月以来,从价格便宜、订单暴涨,到安全性争议、行业影响,一波又一波的讨论让Robotaxi、无人驾驶、L4级自动驾驶等词汇随着萝卜快跑等无人网约车进入大众视野。


在“技术颠覆”“行业变革”这些宏观层面的探讨之外,普通人对于无人驾驶的态度究竟是怎样?


根据《2024无人驾驶网约车乘坐意愿调查报告》,人们对无人驾驶的情绪态度总体上是正面的。期待(56.7%)、好奇(53.4%)、谨慎(32.2%)、观望(30.0%)、和兴奋(25.8%)依次位居前五。


对于无人驾驶,大众普遍关心安全性(87.3%)、出行效率(60.3%)和价格(53.9%)这三个因素。



10月9日,读特新闻报道《下单1.5小时才打上车,萝卜快跑变“慢跑”?》,梳理了消费者对萝卜快跑服务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在试点区域内,预计等待与实际等待时间差距悬殊,且平台有时会擅自取消订单并建议乘客转乘其他出行方式;二是售后服务不佳,当乘客等待时间超出预期时,客服窗口和电话均难以提供有效的人工支持;三是平台推出的拉新活动奖励迟迟未能兑现。


总结来说,虽然公众对无人驾驶网约车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安全性、服务效率和价格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目前的相关报道来看,萝卜快跑在内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提供商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以满足公众的期待并赢得他们的信任。


04
未来将“驶”向何方?


尽管当下,无人驾驶还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电影中的场景正在照进现实。


今年2月,大湾区“空中的士”跨城跨海全球首飞;5月,深圳“湾区之翼”起降场建成,每天可起降40到50架次无人驾驶飞行器;6月,成都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迎来“首飞”……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预测,到2030年智能汽车的数量将达到38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95%。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这些数字不仅代表了市场的广阔前景,也反映了无人驾驶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驶”入生活,未来的轨迹也正被“智慧的车轮”一道道勾勒。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也会面临关于无人驾驶车辆一系列的调整与问题。如何确保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如何让无人驾驶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青岛宣传、中国新闻周刊、证券时报、香港商报、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艾媒数据、艾媒咨询、特斯拉官网、远瞻慧库、IT之家、未来汽车社群


编辑 谢小蕾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徐雅乔 终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张铃佳/文 谢丰圳 李楚翘/海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