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显著放缓,中国吸收利用外资受到一定程度影响。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外资在中国市场正加速进行结构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企业纷至沓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和巨大受益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外资在中国70%以上集中在加工、制造领域,服务业占比较低。而目前,外资在中国70%到80%投入到现代服务业,20%到30%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成了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这也与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致。去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企业数量增长了近四成;今年以来,外资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等相关领域,带动我国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市场吸引外资优势仍然突出。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体系国家、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以及全球第二大单一消费市场、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家,这无论对成本驱动型外资,还是对市场导向型外资,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首先,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化的通讯体系、海陆空交通运输综合网络体系和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其次,中国拥有高素质的多层次人力资源供给,中国青年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再次,中国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的增长动能和市场潜力都远远大于成熟发达经济体。最后,中国正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各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都为外资在中国新一轮投资布局奠定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把更多外资引进来。近年来,我国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这是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发挥外资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改革措施抓紧推进和实施,通过内外资企业集聚、同台竞技、公平竞争,一方面使我们的供给和需求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匹配,更好满足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国家稳步迈向“两步走”战略目标。近期,随着欧美发达国家进入降息周期,全球资本有望加速流向发展中国家。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前景光明。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温静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