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房更是重要的居民消费。稳房地产是稳定经济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迄今最强“稳地产”信号。会议瞄准商品房供求关系失衡这个主要矛盾,以优化存量市场为主,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开启调控新周期。
从供给方面看,统筹增量和存量,此次会议强调,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商品房库存高、房企资金压力大是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份,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8亿平方米。按照1-8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06亿平方米计算,去化周期近10个月。再加上已拿地未开工、已开工未销售的部分,去化周期会更长。严控增量意味着控制土地出让的节奏和力度,降低新增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减少新增商品房供给。同时,稳步扩大“以购代建”规模,提升“白名单”项目融资需求满足率,加大银行专项贷款、专项债和社会资本支持力度,更好地盘活存量商品房,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在调控商品房供给数量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 “好房子”,不断提高住房品质,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质量”表明促进“好房子”建设的城中村、城市危旧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政策有望继续落地。
从需求方面看,长短结合助力房地产市场行稳致远。此次会议强调,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短期内,激发潜在购买欲望。需求不足是制约房地产市场复苏的重要因素。其中,既有限购政策压制购房者的购买欲望,也有购房资金不足、成本压力大等原因。以问题为导向,赋予城市更多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释放潜在购买力,有利于扩大住房有效需求。同时,降低房地产贷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交易税费等金融财税政策,有助于缓解购房者资金压力、激发购房者潜力。长期内,从源头上进一步完善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与当地住房发展年度计划相衔接、商品房去化周期和土地存量的住宅用地供应双向调节等机制,推动构建“市场+保障”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联动的前提下,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态势正逐步展现,精准施策、定向施力的目标也已明确。伴随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将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产生更加积极作用,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率先筑底企稳,带动全国房地产市场行情好转。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