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甘肃行活动记者团深入张掖市临泽县和高台县进行采访,了解了两县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和特色农业振兴乡村方面取得的成就。
临泽:文旅农旅融合谱新章
七彩丹霞,鬼斧神工。
当日,记者团一行首先打卡张掖丹霞,见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张掖七彩丹霞位于张掖市临泽县、肃南县境内,以其面积大、相对集中,且层次交错、色彩斑斓、气势磅礴而称奇,记者看到,这里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颜色,把无数的沟壑、丘陵装点得绚丽多姿,色调顺山势起伏而呈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同样也深受游客喜爱。
在记者团到访的前一天,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今年以来游客量刚好突破300万人次,而去年全年游客量是287万人次。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游客量预计超过320万人次。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和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的旅游需求已从简单的旅游观光转为深度旅游和高品质旅游。对张掖市而言,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
丹霞口文旅小镇风景优美。
记者团离开七彩丹霞景区后,很快便来到一座“山清水秀”的文旅小镇——丹霞口。丹霞口文旅小镇是张掖丹霞大景区规划建设的重点文化旅游配套服务项目,由南台村189户农户通过众筹入股形式成立的张掖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98亩,概算总投资6亿元,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记者看到,小镇内有着特色美食、精品民宿、手工作坊、民居展厅、水系景观、娱乐体验、剧目演艺等各类新型业态,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艺术交流、作品展示、剧目演艺、影视创作为一体,以古城风格融入民俗文化,实现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新旅游体验。
景区负责人介绍,2019年,小镇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创作推出全国唯一室内实景沙秀——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展现张掖千年传奇,再现古丝绸之路辉煌。延伸打造了开城迎宾、彩楼招亲、西域秘境等主题氛围演艺。小镇年接待游客达到60多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丹霞大景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张掖全市已有4A级以上景区22家,当地着眼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牢固树立“张掖大地就是一个大景区”理念,创新开发文旅产品,加快培育“+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圈,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去年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5.7%、150.3%。
梨园村农旅结合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我们原来村容村貌不佳,产业也只有单一的玉米制种产业,村集体仅靠劳务收入,不足10万元。” 记者团在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了解到一个红色美丽村庄的“前世今生”,倪家营镇党委书记陈志军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不仅环境好了,村民收入更是大幅增加。
倪家营镇梨园村位于临泽县最南端,曾是红西路军转进祁连山之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所在地。2020年,梨园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致力于打造“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户外拓展+康养民宿”旅游业态。陈志军介绍,现在当地形成集肉牛养殖、鲜切花、红色旅游于一体的多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红色研学、接待游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收入50万元。下一步将打通和丹霞景区快速通道,村民可以通过客房保洁、餐饮服务等增加收入。
薛生辉位于梨园村的家今年被改造为民宿客栈,自8月下旬开始接待游客以来,至目前收入已达万元。“孙子在县城上学,平时我们就住在县城,这里的屋子也是闲置,现在也有了不菲的收入,感觉非常好。”薛生辉说。
记者了解到,像薛生辉这样的村民不少,平时在县城居住,如今将闲置的院子改造为民宿,可以获得额外收入,淡季游客较少的时候便回来居住,幸福感拉满。
高台:小辣椒醉葡萄,撑起大产业
记者团参观高台县辣椒适生品种选育基地。
成片的辣椒地好似花田般美丽。
朝天椒、魔鬼椒、黄白小米椒……24日下午,在高台县辣椒适生品种选育基地,记者看到一大片或红或绿或黄的辣椒地,好似万亩花田,蔚为壮观。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选育了1560种辣椒品种,将从中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产量高、熟性中早、形状风味最佳的辣椒品种,为进一步做好本地主栽品种更新换代做好储备。
据了解,高台县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光热资源,辣椒种植历史悠久,当地政府通过引龙头、建基地、抓示范、强科研、育品牌、延链条,辣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效益节节攀升,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明显。
目前,高台县已打造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建成万亩镇2个、千亩村9个,辐射带动8个镇48个村种植辣椒面积达3.5万亩,总产量达1.14万吨,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亿元,高台辣椒干规模化生产的大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真是“火红”小辣椒撑起“红火”大产业。
记者团在参观祁连酒业公司的葡萄酒窖。
记者团接着走进祁连万亩葡萄庄园,它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高台县(北纬39.38度),这里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酿酒葡萄生长,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处在同一纬度,被中外专家誉为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这里精心栽培出蛇龙珠、赤珠、赛美容、贵人香、琼瑶浆、马瑟兰等几十种名贵葡萄品种,平均年产量3000吨左右,年产值800万元,鲜食葡萄基地1000多亩,年产值160万元。
据介绍,这里种植的葡萄着色均匀、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庄园采用来自肃南牧区的羊粪作为有机肥料为葡萄提供养分,整个葡萄园不使用化肥农药,成为祁连酒业公司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的供应基地,也成为世界冰酒的“绝版产地”。祁连冰酒已成为甘肃葡萄酒的特色和名片,成功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老挝等国家。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