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观察丨iPhone 17来了!AI隐身,靠什么酿“果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09-10 18: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通过前方超燃正式发布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及手表、耳机等全场景新品。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较量,而是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博弈。

iPhone 17来了!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通过“前方超燃”正式发布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机及手表、耳机等全场景新品。

总体来看,这场被称为“科技春晚”的苹果发布会,有亮点也有遗憾。因为提早“剧透”,发布会本身没有太多悬念,但苹果秉持着自己的风格和调性对产品做了不小的调整,堪称是苹果近五年来产品序列与硬件配置变动幅度最大的一次更新。然而,此次苹果手机国行版AI仍然缺失。

那么问题来了:在AI手机盛行、AI应用普及的当下,“AI隐身”的苹果还能持续在中高端市场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么?拥有生态“护城河”和沉淀了大批高粘性“果粉”的苹果,未来需要靠AI来继续酿“果蜜”么?

更新挺大,遗憾也有

先说亮点。本次苹果发布了涵盖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其中,外观设计是今年苹果最大的突破。从基础款iPhone 17到顶配版iPhone 17 Pro Max,每一档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辨识度。

首先,苹果舍弃了Plus机型,推出全新的iPhone Air,厚度仅5.6毫米,重165g,是苹果史上最薄智能手机。因为轻薄,Air机型放弃了实体SIM卡槽,以eSIM替代,目前国内只有联通支持eSIM,可以预见,未来eSIM也会在国内快速普及。据业内专家分析,苹果Air机型的推出,一方面是对标三星Galaxy S25 Edge,另一方面也在为苹果折叠屏手机做准备。

其次,iPhone17 Pro及iPhone17 ProMax两款机型的背面,在保持“三眼设计”的同时,DECO横向延伸成了一座“相机岛”,使其成为整体,这一改变极具辨识度。

影像方面,拍摄作为Pro系列的重点,此次升级明显。三颗镜头全部为4800万像素,全系前置摄像头升级到2400万像素,并支持 Genlock 和时间码、4K 120fps 杜比视界。而且用户无需转动手机,也可以实现横向自拍等。

性能方面,17全系搭载A19 芯片,比 A18快20%。而一向被吐槽的信号、续航、散热,以及屏幕刷新率等问题此次也都有了大幅改善。例如其集成的苹果自研基带能在地铁、电梯这类弱网环境下提升网络体验;iPhone 17全系这次也标配了120Hz动态高刷屏等。

遗憾的是,在AI手机盛行的当下,备受期待的苹果“Apple Intelligence”此次仍然无缘iPhone17国行版,整场发布会,AI几乎隐身。过去一年多,苹果一直在AI方面努力布局,例如,在中国市场,苹果与阿里、百度达成合作,阿里帮苹果打造端侧AI系统,百度负责为Siri以及视觉智能等提供支持,但原本计划年中通过系统更新落地的苹果AI功能还是一推再推。

苹果CEO库克此前回应Apple Intelligence何时进入中国内地时表示,“这背后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监管流程,我们需要努力走完这个流程。”

有苹果手机分析师表示,苹果一直引以为傲的数据隐私保护很可能是苹果AI开发道路上的重大阻碍。

此外,价格上,这次苹果还是诚意十足,“牙膏”挤的最多,但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只是最贵的iPhone 17 Pro Max由于增加了2TB版本,价格来到17999元,也是苹果“史上最贵的iPhone”。

苹果AI暂“缺位”,竞争加剧

一直以来,苹果手机凭借其出色的工业设计、流畅的系统体验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高端手机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便价格高昂,也能圈住不少“果粉”。然而,在AI功能普及且竞争对手不断发力的当下,苹果AI缺失,仍然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遗憾。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汉表示,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从卷硬件参数转向拼场景化的效率提升,而AI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核心工具。从短期看,苹果手机的竞争力仍不容忽视,其长期构筑的生态壁垒、沉淀的高粘性用户与高附加值的软件资源,加上苹果品牌长期占据的高端市场用户对其价格敏感度也相对较低,这些短期都很难被单一的AI功能优势打破。但从市场竞争维度看,系统级的AI功能对苹果手机至关重要。

“苹果手机现有的芯片、生态优势属于‘存量优势’,而AI技术则是‘增量优势’,若苹果手机持续缺位,安卓阵营可能借AI功能快速抢占追求技术迭代的消费群体,从而逐步占领苹果手机市场份额,尤其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中,苹果手机的优势恐将被削弱。”李恩汉说。

对消费者而言,在当前的手机市场中,大家对AI功能的认知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高端市场,AI功能已经逐渐从锦上添花的附加项,转变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AI功能渗透率已高达 82%;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34%,端侧模型的精简以及芯片算力的升级将进一步助推AI手机向中端价位段渗透。这些数据都反映出 AI在手机领域的普及度和消费者对其接受度。

随着AI技术在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当前,华为、荣耀、OV、三星等手机厂商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通过差异化的AI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华为鸿蒙系统中的端侧AI能力、荣耀的系统级AI能力等功能,已开始针对性抢占苹果用户中对AI有需求的群体。同时,临近年底,国内各手机厂商将扎堆推新机,在AI、影像、屏幕等方面展现各自特色,与苹果展开全方位竞争。接下来,中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李恩汉认为,苹果手机国行版AI缺失,主要源于跨国企业技术落地与监管政策等适配问题,而非技术能力不足。

不容忽视的是,苹果自研芯片具有强大的算力和优越的自身系统适配性,能够为AI提供稳定且高效的硬件支撑,一旦苹果AI功能落地,再结合中国本土应用场景,或能打动消费者,再度实现“后发”居上。

总体来看,对苹果而言,AI缺位是短期挑战,生态护城河与产业链整合能力仍是其核心优势;对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而言,苹果的“AI空窗期”是机遇,唯有抓住时间窗口实现技术突破与本地化深耕,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真正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

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较量,而是整个产业链生态的博弈。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