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逛社交平台的你,有没有看见一众网友化身“汤达人”,四处劝喝“丝瓜汤”?
“你这么凶是因为肝火太旺了,你知道吗?”
“喝点丝瓜汤去一下火气吧。”
“丝瓜丝瓜丝瓜汤。”
……
可能你还挺纳闷,这不就是夏天常喝的家常汤吗,怎么就突然火成了网络爆梗呢?这要从博主“累子”创作的一系列家庭情景短剧说起。
近日,“累子”在社交平台上以一人分饰多角的方式表演中国家庭中令人哭笑不得的沟通方式,精准地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从而走红。在视频中,长辈习惯于用“养生”或“为你好”的理由来回避真正的矛盾,并将所有问题简单归结为身体需要调理,然后试图用食补(尤其是喝丝瓜汤)来解决。
网友的热情二创是该梗爆火的关键。他们不仅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还将“丝瓜汤”台词代入《甄嬛传》《狂飙》等经典影视剧进行二次剪辑,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丝瓜汤文学”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有网友说,这是今年他最喜欢的梗,因为不恶俗也不烂。现在每次和别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他就会模仿老奶奶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以一种看似关心的态度开始“攻击”:“你这么凶干嘛?你肝火太旺了,喝碗丝瓜汤吧。”虽然攻击力为零,但有一种站在了道德制高点的爽感。
话说回来,调侃归调侃
丝瓜汤还真是挺好喝的
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食补”
也有一定的道理👇
丝瓜汤,真能“去火”!
丝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常见蔬菜。在中医饮食养生理论中,食物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丝瓜味甘性凉,主要入肝经和胃经,具有消热化痰的功效。
对于经常出现咳嗽、咽喉有痰或是咽喉不适等症状的人,不妨多用丝瓜煲汤煮水,或者是煮粥。
清热解毒
若经常出现上火、刷牙出血等症状时,可以借助丝瓜的清热解毒作用来缓解。
清热解暑
夏季汗出过多后会有一种心烦气躁的感觉,此时若喝一点丝瓜汤,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
延缓衰老
从营养学角度而言,丝瓜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这些营养成分能够起到很好的护肤美白、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进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缓解便秘
丝瓜是膳食纤维含量很高的食物,能促进大便排解,同时缓解大便问题带来的腹胀、不适等情况。
不过,有一种丝瓜不能吃。一般来说,正常的丝瓜味道通常是不苦的,食用后也不会引起中毒。但是,有的丝瓜味道却是苦的。因为苦丝瓜中含有一种碱糖甙毒素,加热后也很难去除,如果不小心吃了,通常在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就可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的还有性命之忧。所以,味道太苦的丝瓜可得当心了,最好不要吃。
上火,除了“丝瓜汤”还能吃啥?
“上火”在广东又叫“热气”。俗话说得好,广东人的世界只有三种病:湿气、热气和湿热。佛山市中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相应于五脏六腑来说,主要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不同部位,表现的上火症状不相同。
心火主要是因为情绪受到影响,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小便短赤、舌尖红肿等。
食疗:莲子百合冰糖水
1、材料
百合20克,莲子20克,红枣10颗,冰糖适量。
2、做法
干百合用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至完全泡发,然后将莲子、红枣和泡发好的百合一并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继续煮5分钟左右即可,自然晾凉后加入冰糖即可饮用。
3、功效
清心安神,滋养心神。
肺火实热多因感受燥邪,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等。
食疗:枇杷雪梨冰糖水
1、材料
雪梨1颗,枇杷3颗,冰糖适量,枸杞5颗。
2、做法
雪梨去皮切滚刀块,枇杷去皮去核,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熬煮半个小时,晾凉后饮用。
3、功效
润肺生津,止咳。
胃火主要是胃热,因嗜酒、饮食辛辣、食用热性过重食物后,积于胃中,日久形成胃火。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牙疼、胃部灼热、烧心、反酸等症状。
食疗:绿豆冰糖粥
1、材料
绿豆10克、冰糖适量。
2、做法
绿豆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然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至绿豆酥烂时,加冰糖适量,搅匀,放凉后服用。
3、功效
清热降暑,清胃火。
肝火旺盛主要由于生活不规律、熬夜、心情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受损,肝气停滞于中焦,气不能上行,久而化为肝火,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食疗:桑叶菊花枸杞茶
1、材料
桑叶10克,菊花5克,枸杞10克,蜂蜜适量。
2、做法
将桑叶、菊花、枸杞洗净备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桑叶,菊花、枸杞子,煮2分钟即可,滤去药渣,取汁,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后饮用。
3、功效
清肝火,疏风养阴,平肝明目。
肾火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牙龈肿痛、腰膝酸软等。
食疗:小黑豆煮水代茶饮
1、材料
小黑豆10克,水800毫升。
2、做法
将10克小黑豆洗净备用,锅内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煮30~60分钟,取黑豆水于全天饮用。
3、功效
滋肾阴,降肾上虚火。
当然,除了在吃喝上面下功夫外,我们也要保持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不熬夜,平时多喝温水,保持心态平和,才能保证阴阳平衡、五脏安顺。
(资料来源:抖音、养生中国、中国中医药报、澎湃新闻、“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