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一镇一业”发展特色产业加速产业振兴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吴德群 吴徐美
2024-09-17 10:4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气温高达36摄氏度的晒场上,虽是空旷户外,却也无风无荫,暑气蒸腾,热浪阵阵。

日前,记者来到阳春市合水镇茶河村的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炎炎烈日中,130亩的晒莨场晒满了方方丝绸,犹如遍地生虹霓。

工人李兴峰皮肤黝黑,光膀子上套了个皮质围裙,双手从折叠成窄条状的一摞坯绸中抓取出三四匹(每匹长15米),弯腰按进红色的薯莨水池中,完全浸泡透片刻后,身体前倾下探、双手用力捞起,借劲顺势往左边的木架子上一搭,就完成了一次香云纱坯绸的浸茛水作业。

阳江合水镇香云纱制作现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自然脱水后,就是晒茛了。

浸、晾、晒,这样的程序往往需要重复二三十次。浸泡的次数越多,坯绸的颜色就越深。

这边浸泡、晾晒完成后,还要拉到顺德进行过泥作业,涂抹当地特有的河泥,使之与薯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让坯绸变乌。

李兴锋原来在顺德从事香云纱坯绸染晒工作已有多年了,今年五六月份来到了阳春。

对于晒场的工人来讲,他们最喜欢这种暴晒的天气。前几个月阴雨连绵,没法晾晒,收入自然不高。

“每天如果都是这种大日头的话,一个月能挣一万块钱吧。”他说。

拽、折、叠,15米长卷,一气呵成。

郑环虽然年轻,但一看就是香云纱晒场上的熟练工,跟记者说话的功夫,丝毫没有耽误手上的活计。

阳江合水镇香云纱制作现场。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我们这个项目给附近村民创造就业岗位130多个,每年可为合水镇教育基金和当地村集体增加收入4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加务工性收入可超过500万元。”广新集团派驻阳春市合水镇工作队队员邓金朋告诉记者。香云纱产业示范园也荣获了广东“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典型案例。

近年来,阳春市坚持把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高质量建设作为加速产业振兴步伐的重要抓手,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合水镇通过精心打造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不断扩大国家级“非遗”香云纱的产业规模,并推动蚕桑阳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正式动工,聚力赋能产业振兴,持续擦亮省级蚕桑专业镇“金字招牌”。

同样在合水镇,记者看到,阳春市星宝坚果加工中心厂房门口的坚果树长势良好,一串串坚果挂满枝头,即将采摘。

“今年是我种植坚果的第六年,也正式进入丰产期,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果子产量应该会翻倍。”阳春市星宝坚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其钦说,自己最早在深圳做外贸生意,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坚果大多是进口的,后来考察发现自己的家乡阳春昼夜温差大,但常年温度在13摄氏度以上,具有广泛种植澳洲坚果(夏威夷果)的先天条件,于是他选择回乡创业。

阳春新宝坚果加工中心,工人在开口笑坚果生产线上。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我们探索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澳洲坚果种植户1620余户、种植澳洲坚果2万亩,实现人均增收近万元。”朱其钦表示。

如今,在以朱其钦为代表的种植户多年培育和带动下,阳春坚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实现全产业链产值6.83亿元。

编辑 秦天 审读 王雯 二审 李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意 吴德群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