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于睡觉前翻翻朋友圈。晚间,看到屏幕上恰恰有一则关于喀什的新闻,点开一看:喀什市已于9月8日召开了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大会。
喀什,我一直在关注,一直没有放下。
去年上半年,受学校派遣,在喀什市实验学校工作了小半年。这小半年的经历,让我对区域教育差异导致的不同发展路径,有了直观的感知和认识。深喀一家,都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番去喀什,是我所服务的深圳实验学校与喀什市实验学校的一次结对帮扶,是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关于深化支教工作的一个新思路和新举措,希望深喀两地实验学校率先做深做实“实验”品牌,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为援疆支教工作做出新标杆。
我们的到来,学校是很期待和指望的。关于我本人的工作,喀什方面希望我把教研抓起来。大概深圳这边也给喀什方面介绍过我的情况,什么“名师”啊,“专家”呀,谬赞美言,还是要走走形式的。到校后,我马上坐进学校教研室(喀什的学校都建有教研室),开始听课,听数学课最多,其他的课也听。而且特地制作了《课堂观测表》,评课时,先由课堂观测员(3位)教师汇报课堂观测记录,再组织研讨。正面肯定,引导激发,找准问题,定向突破是我评课的一贯作风。《课堂观测表》带来了一股教研新风,大家精神为之一振,眼里有光。
随着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又把我在深圳所在学校主抓过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实验青年说”演讲活动开展起来,甚至做起“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有趣的是,有一次,学校杨书记偷偷对我说:“比我预想的,要好!”我知道这句话是对我初来喀什工作的认可。
工作顺心,心中有光,我们相互映照。慢慢地,学校领导跟我的交谈多了起来,不仅讨论工作,闹心的事工作上的难都会说一说。
我常常跟大家一起忙到忘了饭点,有时忙到深夜。喀什地区要在学校举办全区大型教研活动,我建议,赶紧把学校的宣传册做起来,在大会上散发。并主动参与文字的斟酌、图片的设计。小一、初一要招生宣传,我又主动担纲,与主创团队一起,做学校形象宣传片。用诗意的文字采用大写意,来宣讲、展示这所创办不足三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实绩和光明前程。
回到深圳后,通过我的宣讲,朋友们主动给喀什市实验学校捐助办公经费5万元,深圳一家服装爱心企业又给全校老师免费制作工装200套。
离开喀什一年了,与学校的联系也没断,心思仿佛还在那儿,总有一份长长的相思和惦记。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