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 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理论周刊·社科成果

史敏
2024-09-10 09: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提 要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立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普惠便捷、优质高效的数字公共服务,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的数字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普惠化发展,推动民生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9亿人,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数字社会、数字技术和数字生态的健康发展,也成为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受到组织体系、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数字时代,亟需以改革思维看待数字化转型,进而形成城市治理新形态。

以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化为城市治理带来重要机遇,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创新条件,城市治理在数字社会发展中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以改革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调整不匹配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以适应新形势。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资源、新工具,社会治理变得更精准、高效、智能,融合、共享、协同、智能成为数字社会的基本特征。

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也给治理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社会经济事务可能不仅发生于实体空间,同时也发生在数字空间,社会经济事务很难被清晰地界定在边界明确的范围中,而是通过边界模糊的数字空间横跨多个属地,治理权责难以按照实体空间的范围进行分解和界定。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数字时代背景下,以改革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城市治理应借助数字技术,从组织体系、制度规范、价值关联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深化改革,以新的技术手段和运行机制为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支撑。

因势利导推动形成治理新形态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社会形态,数字化推动社会治理的手段、工具、措施产生较大变化,既有的社会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组织模式等也在发生变革。在数字驱动的新形势下,数字化引发的城市治理变革,亟需以改革的思维不断调整既有治理模式,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

一是要以改革思维因势利导改革城市治理体制,提升治理体系与数字化转型的适配性。数字社会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现代性与“超现代性”的双重面向,并要求形成新的数字社会治理逻辑。例如,数字技术可以丰富城市治理的“工具箱”,促进组织间的合作、协调和整合,解决治理层级、部门功能和组织结构的碎片化问题。数字社会的治理理念、方式和体系都不同于传统治理方式,这势必要求加快城市的治理体制改革,构建与数字社会相协调的治理体制。其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机构设置与数字发展的适配性,提升服务水平。其二,数字化转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的变革,尤其是不同主体的关系边界模糊,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发展,需要适时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其三,构建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打通不同部门的数字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新的跨区域、跨部门的整体智治新形态。总体来说,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要求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涉及治理理念变革、治理方式转变、运行机制重构、政务流程优化、资源整合等。

二是要因地制宜构建治理的协同机制,提升社会活力。数字化也可以赋能社会,数字技术提高了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便捷性,数字开放性包括在线投票、平台参与等,也增强了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意愿,有助于治理体系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智慧。这要求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多元主体协同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矛盾处理机制等,通过数字赋能,激发社会活力,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三是要以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推动治理体系升级。城市治理要使用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的新型互动关系,降低多元主体的互动成本,提高治理的开放度。目前,治理的数字化改革目标从政府自身职能变革转向治理现代化升级,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单一主体,新的治理机制中,政府是关键行动者,企业、社会、公众等都是重要参与者,通过数字技术应用,重塑治理机制,逐步形成新的组织体系、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保持社会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实现治理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用新技术为改革赋能

一是将数字技术运用在城市治理中。数字共享平台构建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整体性协同运行成为数字治理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这要求治理理念、治理角色、治理方式必须随之转变。城市治理的数字化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数字治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都亟需深入探索和开拓。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方式、丰富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率、整合数据资源,利用数字手段预判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动向,预警治理风险,增强城市治理的针对性,促进决策更科学、服务更精准。

二是把数字技术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探索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多元共治的新型数字治理体系,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支撑。

三是以数字技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立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普惠便捷、优质高效的数字公共服务,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的数字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普惠化发展,推动民生服务的数字化升级。

(作者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史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