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就中宣部《寻乌扶贫调研报告》做出专门批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西“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的重要指示,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刻理解老区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科学谋划发展新路子、正确贯彻落实推动老区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调查研究是深刻把握老区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的金钥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下大力气开展寻乌调查,深入了解“离开山头跑向平地”的斗争形势下的富农问题和城市商业状况,不断深化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展土地革命的认识,从而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同样,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革命老区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同样有一个弄清老区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的问题。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高质量发展置于符合老区实际、满足老区人民所需所盼、解决老区人民实际问题的基础之上。
高质量发展是符合老区客观实际的发展。调查研究,就是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详尽调查,在分析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就在于全面详尽地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精准分析影响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科学制定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如果不了解客观实际,不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不仅不能真正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甚至可能会走弯路,贻误发展良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例,环境污染是我国长期高速增长阶段遗留下来的普遍治理难题,在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成为一道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但对于江西来讲,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接力推进山江湖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没有成为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负担,反而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大品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为宝贵的“金山银山”。因此,对于江西来讲,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子,不断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反而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独特优势。因此,理解老区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一定要建立对客观实际的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高质量发展是满足老区人民所需所盼的发展。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群众所需所盼的过程,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才能够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毛泽东通过调查及时调整土地所有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初,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但是,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根本目的,“不仅要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主要的还要取得土地所有权。”根据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中共苏区中央局通告精神,毛泽东及时作出政策调整,提出“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得田的人,即由他管所分的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满足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朴素愿望,为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群众难点堵点痛点。切实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项需要。如果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并没有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甚至是违背了群众意愿,那么这种发展速度越快、“成效”越大,对党的根本宗旨和发展思想的背离就越远,对党的威信和群众情感的伤害就越大。因此,主动调研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真正倾听群众实话、体察基层实情、把握群众所需,才是确保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老区实际问题的发展。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办法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毛泽东进行寻乌调查就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生动事例。1941年9月,毛泽东在回顾寻乌调查时指出:“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
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同样也是为了解决老区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搞好调查研究,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和方案更加符合实际。只有调查研究多了,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才会对实现老区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把老区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总结提炼推广,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闭门造车、刻舟求剑,自觉抵制纠正不切实际的政策做法,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谋划老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的基本功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指出:“调查研究就像是‘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这就告诉我们,调查研究同时也是一个把握规律、形成思路、做出决策的过程。谋划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同样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是一个从群众中汲取谋划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但是,“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寻乌基本情况,毛泽东组织10多名寻乌“老城通”召开调查会,把他们当成“可敬爱的先生”。他诚恳地请大家畅所欲言,自己也认真倾听、如实记录。不仅如此,他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边帮农民耕田插秧,边向他们请教,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同样,革命老区需要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老区人民最有发言权,他们最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最不需要的是高高在上的自作聪明、指手画脚。因此,科学谋划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就要像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那样,“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调查研究是一个全面系统把握老区高质量发展客观规律的过程。调查研究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而是要坚持全面系统发展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客观事物,把握客观实际,掌握客观规律。毛泽东进行寻乌调查的初衷,是因为对中国富农问题和城市商业状况不甚了解,但他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详细列出了5个大目、几十个细目以及具体问题。比如,在“寻乌城”这一细目中,就列出了25个具体问题。在调查过程中,毛泽东不仅全面调查了包括富农在内的11种人口成分的分类标准、人口比例、田地分配、剥削状况等,还详细了解了公共地主(祖宗地主、神道地主、政治地主)以及个人地主(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的具体状况。关于寻乌商业情况,毛泽东也对市场货物种类、货源、价格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商业往来等情况都进行了全面了解。
我们在科学谋划老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做出符合老区实际的重大决策部署时,同样离不开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省委书记刘奇同志深入井冈山蹲点调研,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他通过走访、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井冈山贫困户致贫返贫原因、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基层组织党员队伍等因素,查找出三大返贫风险点以及“三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作出了产业致富是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的科学判断,为推动井冈山探索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探索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是要全面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查找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调查研究是一个深入研究影响老区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过程。坚持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并不是说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调查研究中去。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宝贵的,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确保调查研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对此,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强调的典型调查、“解剖麻雀”的方式,“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毛泽东选择在寻乌开展大规模调查,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通过寻乌调查,就会对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同样,为了搞清楚“商业的内幕”,毛泽东选取了分别担任过县商会长和县苏职员的郭有梅和范大明两位老先生,从而才“像小学生发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
探索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同样要选取好调研样本,采取“解剖麻雀”式的调研方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调研之前,要做足功课、找准样本,在调研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找准调查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最基本情况,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调研。通过真正走下去、沉到底,深入到田间地头、人民群众中去,把制约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人民群众创造出的“金石之策”了解透、分析透。
三、调查研究是正确贯彻落实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的保障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找准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制定符合老区实际的政策举措固然重要,但能否把这些政策举措落到实处、贯彻到底同样重要。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举措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确保政策举措转化为具体行动的有力保障。贯彻落实的实质,就是把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举措转化为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并最终达到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预定目标。这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从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的转化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才能彻底搞清楚贯彻落实重大举措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优势和劣势,才能找到符合实际的转化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案。如果离开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必然导致这些重大举措难以正确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弱化、扭曲、走样等现象,从而导致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遭受挫折和失误,最终贻误发展良机。因此,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断了解民情民意,不断深化对问题和困难的认识,不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进而及时调整贯彻落实的方式方法,充分反映老区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取得老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终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盘的目的,使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是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保障。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都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在寻乌调查中,尽管毛泽东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调查,但他依然认为“这个调查有个大缺点,就是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还有在‘旧有土地分配’上面,没有把富农、中农、贫农的土地分开来讲。”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逐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推进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更加有效地贯彻落实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来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客观实际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涌现,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认识、加以总结。”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新做法,才能将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此文发表于2020年,作者贾龙飞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讲师;刘春春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科社(政治学)教研部,硕士,副教授)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