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传家宝 练好基本功

读特客户端
2024-08-18 15:59
收录于专题:深读寻乌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的这段历史和他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并尤其擅长调查研究的经典范例。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调查的这段历史和他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并尤其擅长调查研究的经典范例,在浩瀚的调查研究文献中堪称经典而又通俗的范本,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我就用“好传家宝,练好基本功”为题目,着重从四个方面核要性、线条性地谈一些学习认识和体会。

第一,亲眼看、亲耳听、亲手写,坚持亲力亲为搞调查研究。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和方法,并依靠它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和命题,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我们江西七年多时间里,仅以“调查”命题的著作就有《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其实就是《本本主义》)《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做了十多次系统的全面的调研。其中,寻乌调查是历时二十多天,早期规模最大、影响力深远,可以说影响力至今的一次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中,毛泽东同志亲自拟定调研提纲、亲自组织调研会、亲自作调查记录、亲自到现场调查走访并且亲自撰写了八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和著名的论著《反对本本主义》,由此我想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亲力亲为搞调查研究的历史见证,也是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思想和方法的一个鲜明特点,寻乌调查给我们的启示,调查研究重在深入实际,贵在身体力行,只有全身心投入,全过程通行,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才有决策权。

第二,直面问题、找准问题、破解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搞调查研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就是要倾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之问。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等重要思想,对“中国革命之问”作出了科学回答。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艰辛探索中的一次伟大实践。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当时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是,对如何开展土地革命,只作了些原则性的规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法。甚至出现了“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路线偏差或者是政策失误,这给土地革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时,由于土地革命主要在农村进行,党对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策略也没清晰,这给当时的中国土地革命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带着这些问题,毛泽东同志不仅调查了农村而且调查了城镇,尤其是城镇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特点等等,探索了关于农村阶级划分、土地革命政策、分配土地的办法和标准等问题;提出了不仅要“抽多补少”,也要“抽肥补瘦”,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等这些办法,为正确对待、切实解决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诸多问题,制定路线和政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探寻到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寻乌调查给我们的启示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省略不得、马虎不得。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在作决策、抓落实的各环节、全过程,在调查研究中谋事成事,在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

第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坚持群众路线搞调查研究。

在毛泽东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强调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寻乌调查过程中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找答案、求对策的工作方法和为群众谋利益的根本目标,这成为这一思想路线形成的源头活水。寻乌调查前,针对党内一些不深入群众实践而主观决策的做法,毛泽东同志批评说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他大声疾呼:“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在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并亲自到田间地头,一边帮农民干农活,一边向农民请教,深化了各种认识,得到了正确的阶级估量,理清了谁是革命的主力军,谁是革命的同盟军,谁是革命的敌人。他由衷地感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尤其是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分析问题,得出了“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等结论,提出了“平田主义是最直截了当,最得多数群众拥护”等论断,为完善土地革命政策策略,掀起土地革命风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寻乌调查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的思想路线,阐明了“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的来源。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执政的基础,推动调查研究,必须把人民群众敬为“可爱的先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第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实事求是做调查研究。

正确的道路,从来都是深埋在国情的土壤之中。坚持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前提。毛泽东同志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就注意掌握中国的国情。1920年3月,他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写道:“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对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化。伴随着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步伐,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最终成功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中国革命之路从此豁然开朗。

寻乌调查中,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求实态度,客观呈现事实,不回避问题,从寻乌的地理环境到政治区划、各阶级现状到政治经济、旧有土地关系、土地革命等等,调查了解得非常详细全面。为了了解寻乌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毛泽东同志一共询问了杂货、小货、油、盐等25个方面的情况,通过各种货物的流通情况去解剖这个小县城的经济社会状况。通过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社会调查,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国情,深入思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关系,深化和拓展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进而更加坚定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自觉与自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寻乌调查给我们启示,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得失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作风,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作风实不实,调查研究的结果“两重天”,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亦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真经,求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牢记总书记嘱托,弘扬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和培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好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说好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努力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创造新的辉煌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注:此文发表于2020年,作者俞银先时任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