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仰望古代先民的漫天星辰

张群
2024-08-11 08:42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上故事与人间节趣互为映照

《七夕:星空、神话与异域风俗》 刘宗迪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4年2月版

刘宗迪先生的《七夕:星空、神话与异域风俗》将牛郎织女这一神话传说由星空落地到了广阔疆域的民风民俗中,既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异域流变的,将作为读者的我们带入星空与神话之中,读者连接的不仅是个体儿时的记忆,更有对人类古老历史的追忆。

全书最让人涨知识的部分,是异域风俗篇,大为拓宽了我们对七夕的认知。七夕演变到清代,不仅有女儿拜织女,也出现男儿拜魁星的习俗。其实魁星崇拜在宋代的东南沿海已显山露水了。每位读者对七夕的认识都不尽相同,不过文化同源,大同小异,如能扩宽原有的认知,便会有大受裨益之感。这样一来,阅读的意义得以彰显,书籍的价值也得以延伸。比如,书中提到源于西亚北非的天狼星崇拜,漂洋过海,传入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嫁接到七夕风俗而落地为拜魁星,中土的魁星原是西方的天狼星。

华夏儿女将天琴座视为织女星,流传出牛郎织女的千古绝唱,呼应了中华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农业文明,星象与时序连接,寄予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可以从织女星中追索出中华文明的文化生态,那顺着天狼星这一对星空的崇拜是否也能追溯古人类的文化生态?

天上的星星指引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思想心愿又汇流到星空之上,笔者想起《水知道答案》一书提到“人通过大自然得到神的语言,应该就能与神对话了”,那么“神”在何处?是否潜在织女星上,隐在天狼星上,匿身于北斗七星上?道法自然,自然又从宇宙星空中获得能量。

虽然传统的七夕节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渐行渐远的云间歌,但七夕会依然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在心灵的星河中,牛郎织女依然会眷顾人间,给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带来福祉。仰望星空,广袤无垠的星空会绵延不绝地接收到来自人间的祝福和祈祷。或许某一天,我们又会循着这首云间歌的余音,追溯她的起调,随着斗转星移,认出曾指引过古代先民生活的漫天星辰来,那时星空与神话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连接起来,不仅仅只是遥远的传说。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上故事与人间节趣互为映照,“天上人间,两番风光,却是一般心肠”,星空与大地也互为映照,也许人类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星星能给出答案。《七夕》给出了关于七夕起源与星空、与异域渊源的答案,书中更揭开了许多古老传说的神秘面纱,描绘了民俗风情的绵长画卷,更给读者留下了关于星空与神话的谜面,而欲揭示这一谜底,需要我们每个人抬头仰望真正的星空。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张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