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他的诗让诗歌说出散文的语言
简卫杰
04-28 09:47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诗人与牡蛎》收录了英国诗人威廉·库珀几十首诗歌,译者金雯和她的学生赵少阳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动植物诗与早期生态思想、物品诗语早期全球化思想和18世纪的理性与情感。

《诗人与牡蛎:威廉·库珀诗歌选集》 [英]威廉·库珀 著 金雯 赵少阳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7月版

威廉·库珀的诗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和生态主义观念,自然万物在诗人笔下信手拈来,展示出大地、天空、人、神四者和合共生的澄明之境,本书译者认为“他通过书写日常生活和英国乡村风景改变了18世纪自然诗的方向”,对大自然与日常生活的书写意识,诗人显然影响到了英国后来的多位大诗人,诸如威廉·布莱克、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柯勒律治、骚塞等诗人。

威廉·库珀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此倾向显著到他写了一首诗即名为《一个寓言》,在写《狗与睡莲》的时候要加副标题“非寓言”的程度。寓言性文本艺术在本雅明看来具有才智性、思辨性和时间性,威廉·库珀的诗歌对自然热衷的同时,也以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来阐发某种道德训诫,如诗人在《夜莺和萤火虫》这首诗中借用两种动物来说明“争执的教派可以学习/去分辨他们真正的利益:/兄弟不应该相互为战”。同时,威廉·库珀的物品诗在一定程度上将读者引入视觉领域,其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与认知中将自然中的物品升华,以此来打通人之生命与物体生命之间的隐秘联系,他要通过发现物的生命,来为人的生存寻找依据。

威廉·库珀的诗歌明白晓畅,他真正做到了自己主张的“让诗说散文的语言,而不乏味”,而译者对本书的翻译,在文学陌生化原则与可读性之间达成一种平衡状态,也到达了诗人本人提倡的“那种同时包含了忠实性和自由、很接近原作却不至于接近到亦步亦趋、有相对的自由却不至于自由到放纵的程度的翻译才是最合适的”的那种翻译。本书译者对威廉·库珀作品的翻译是从多种角度着手的,首先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来进入诗人及本书的语境当中,其次是以翻译者的身份将诗人诗作译介而出,对于翻译工作,译者对此的研究者身份和学术研究工作好似可有可无,实则尤为重要。

译者在序言中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对18世纪英帝国的国内外事务予以考察分析,从而能够得以和诗人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相关联比照,文学文本是“社会象征行为”,而政治视角是“一切阅读和一切阐释的绝对视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努力在寻找英美学界捆绑着诗人的时代和社会问题,如生态问题、全球化问题、道德问题、趣味问题等等。

诗歌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对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写,诗人无法离开自己的时代,其作品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印记,如此一来诗人及其作品与他所处的社会保持一种“同时代性”,诗人的作品也体现出一种无意识,也是对群体命运的象征性沉思。威廉·库珀诗作有强烈的社会文化属性,译者在翻译与研究过程中尖锐察觉到其中丰富的历史文化材料,并为这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指明了方向。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敏

(作者:简卫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