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作为诗人的纳博科夫
李小均
2023-11-26 08:25

假设有这样一个文学竞技场,古今文人都能同场竞技,每个人都带着毕生的成果参赛,竞赛又按各种文类分成若干单元,那么,纳博科夫凭借其长篇小说(《洛丽塔》《微暗的火》《天赋》等)、短篇小说(《菲雅尔塔的春天》)、诗歌(《诗集》)、散文(《说吧,回忆》)、戏剧(《洛丽塔:电影剧本》)、传记(《尼古拉·果戈理》)、评论(《文学讲稿》等)、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等),极有可能成为全能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纳博科夫诗集》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 董伯韬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12月版

即使只把眼光放在这个文学竞技场上最热闹的两个单元——小说和诗歌——我们也将发现,同时能够打进决赛的小说家兼诗人(或诗人兼小说家),似乎也不多。我们或许会看到哈代、梅尔维尔、乔伊斯、雨果、劳伦斯等人的身影,当然一定有纳博科夫。

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也是首先以诗人的身份出道。不同的是,乔伊斯在早年尝试了诗歌创作,出版了诸如《室内乐》这样的诗歌作品之后,几乎全身心投入了小说创作,直到晚年才重新拾起诗歌的爱好,但总体诗歌成就并不太大。纳博科夫经过了早年与诗歌的热恋,在转入小说的创作之后,依然与其诗歌缪斯偷偷地幽会。可以说,纳博科夫与其掌管诗歌的缪斯纠缠了一生。

纳博科夫第一部小说《玛丽》完成于1925年底,此前,他已发表了400多首诗。纳博科夫在临终之前,就在准备出版他的俄语诗歌集。这部名为《诗集》的作品出版于1979年,收录了500余首俄语诗歌,另外包含了20余首英语诗歌。尽管这部《诗集》的体量已经很大,但依然只是纳博科夫平生创作诗歌的一部分。有论者声称,到1928年,纳博科夫已经写了近1000首诗歌。纳博科夫研究专家博伊德说,纳博科夫还有“大量未刊的少作”未曾收录,他举例说,纳博科夫在1918年就准备从300多首少作中选择224首刊行,惜未果,这些诗作中仅一首收录在1979年的这部《诗集》中。1970年,纳博科夫出版了诗歌选集《诗与题》,其中收录他1940年赴美后写作的英语诗14首,纳博科夫自译的俄语诗39首,共53首。在前言中,他提到这些俄语诗,自称“只是他青春时代不断汩汩冒出的大量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如此算来,纳博科夫一生创作的诗歌至少有4000余首。

在《诗与题》的前言中,纳博科夫也回顾了自己的诗歌生涯:“那可以称作我写诗的欧洲时期,听来颇为堂皇,它似乎呈现出几个鲜明的阶段,起初是炽热平庸的情诗……然后是私人策展人阶段(已进入1920年代),这一时期旨在存蓄满蕴乡愁的回望与开发拜占庭意象……接下来这一阶段持续大约十年,在此期间,我致力于阐发这一原则,即令短诗包含情节及讲述故事……终于,在1930年代,尤其是随后的几十年里,我突然挣脱了自设的镣铐,写得更少了,却也拥有了迟到的健康风格……”纳博科夫所谓的“自设的镣铐”,就是他“最温柔的语言”:“是的,就这样,/你悄声地说,挥一挥手,/然后挥动手帕,挥动帽子。/我已对许多事物说起这致命的词,/以我调弄得如此驯服的语言/因而,像往昔卓绝的十四行诗人,我听到/它在后世激发赞美的回声。/但现在你也必须离去;我们就在这里作别,/最温柔的语言,忠实于我的……/我要去摸索心灵和艺术,/我要重新尝试笨拙的石器。”

纳博科夫以简明扼要的方式,点明了他的诗歌主题:流亡、爱情、故园、记忆、乡愁、自然、艺术。这些主题有时单独出现,更多的时候是合奏。其早期的诗风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而长诗《声名》则最为典型地代表了他的后期风格。这首诗歌写于1942年,纳博科夫正处于飘摇人生的中途,刚到美国不久,正从俄语诗人“西林”朝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转型,前途未卜。在当时,他遥望的“声名”确是“一种幻象”,但十多年过后,也就是自《洛丽塔》1955年问世之后,直到他去世,直到今日,甚至到遥远的未来,他的声名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在自己的祖国,是个大文豪;高傲;不屈;有众多崇拜者;全欧洲都尊崇;成为英雄。

董伯韬先生新译的《纳博科夫诗集》,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纳博科夫主要著作”系列中最近成果之一。这部译作为汉语世界的纳博科夫补上了最后的关键一笔。董先生深受中国古典文学滋养,兼擅英文和法文,是理想的诗歌译者之一。他也以“诗人的耐心和学者的激情”,为纳博科夫的诗歌在汉语世界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在此意义上,他也堪称“英雄”,值得我们致意。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李小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