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深中通道动工。(中山日报供图)
编者按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穿云破海、踏浪伶仃。伴随着交通脉络进一步延展,产业合力进一步加强,战略空间进一步融通,位于深中通道深圳端出口的宝安也将与更多城区擦出新的火花。
在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之际,本报策划推出“‘桥’见湾区未来——‘深中通道’活力西岸行”栏目,深入中山、江门、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联合当地主流媒体,对城市地标、特色产业、重点园区等进行全媒体调研探访,共促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共同拥抱“黄金内湾”黄金时代。
【城市名片】
▲中山市翠亨新区夜景。(中山日报供图)
中山
这里是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与创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这里是伟人故里,人杰地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
●面积:行政管辖面积1781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45.82万人(2023年末)
●产业特点:
中山正集中力量推动建设深中合作创新区、翠亨科创产业园、岐江新城智慧港等产业园,高标准建设十大主题产业园,高水平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10大现代产业集群。
迎接大桥时代,拥抱“黄金内湾”。
已进入通车“倒计时”的深中通道,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全面开启融合发展新进程的“启动键”。一子落、满盘活,珠江口东岸的发展活力,将在1.3万平方公里的珠西腹地上得以释放。如何搭乘深中通道的东风,实现从“通车”到“融合”,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梦、求索之路。
面对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着力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6个方面和深圳实现一体化,是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破题口。中山正举全市之力迎接这项“超级工程”,通过一个“一体化”一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令深中一体化各领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转化为大家可感可及的现实。
桥的另一头,是世界。对标深圳、携手深圳、拥抱深圳,深中融合发展、合作迈向纵深,将向世界持续释放珠江两岸吸引力,让积蓄已久的期许、梦想和奋斗激情一举迸发。
初步构建“1+6+10+N”体系
“六个一体化”推动深中融合发展
跨越珠江口,是东西岸城市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
▲中山市岐江桥。 (中山日报供图)
面对新时代深中融合互动发展的重大命题,中山市聚焦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为要素,着力推动深中“六个一体化”,这是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破题口,也是“方法论”。
今年5月,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介绍了《关于深入推进深中(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三年行动促成633项政务服务实现“深中通办”,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达87%,“零跑动”事项占比达95%,超100个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去年6月,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宝安举办,中山规划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将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成为备受瞩目的“黄金沃土”;中山高快速路网的逐步形成,深中航空港、深中跨市公交枢纽万事俱备,深江铁路加快建设,中山与深圳共建“海陆空铁”全方位无缝衔接格局初显成效;去年底召开的深圳-中山产业创新资源对接会,助力中山推动本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随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宽领域、深层次合作,深中“民心相通”基础进一步夯实……近年来,深中两市频繁互动,“深圳+中山”模式不断刷新。
“为依托深中通道,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我们已初步构建‘1+6+10+N’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贯彻实施体系。”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明介绍,所谓“1+6+10+N”,即:省委深改委正式印发的《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首批10个省级支持事项落实举措清单以及推动形成系列改革案例和研提第二批省级支持事项。“目前,深圳中山两市基本建立了各层级的协作联动机制务实合作,取得良好进展。我们将统筹‘六个一体化’专责小组,对接深圳共同谋划推进相关任务,携手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尹明表示。
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
拓展深中一体化发展的承载空间
今年初,随着西湾路西二围通过竣工初验,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环岛路已全部建设完成,打通了交通命脉。
翠亨新区马鞍岛是深中通道进入珠江口西岸的第一站,也是中山拥抱深圳,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中山生命科学园、斑马药业等高新技术企业陆续入驻,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汇聚壮大;中山国际人才港总部、2100亩的翠湖公园、中山纪念小学相继投入使用,民生基础设施、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如今,马鞍岛正以轻盈的步伐,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首选地的目标奔跑前行。
拥抱深圳、学习深圳。当前,中山市大力借鉴深圳培育发展“20+8”战略性产业集群成功经验做法,制定了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与深圳“20+8”产业政策作了衔接,强化与深圳产业政策协同。
优质项目进驻对产业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宝安举行,首次公开亮相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成为焦点。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强介绍,深中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马鞍岛35平方公里、南朗片区19平方公里、民众片区12平方公里,将结合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中山“十大舰队”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产业链协同互补、优势产业规模扩张、新兴产业增长点培育的思路,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我们已明确合作区空间选址、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形成规划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议方案。”林伟强说,未来将把深圳技术、资本、品牌、管理等优势与中山资源、空间、市场、要素成本等优势充分对接,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为两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响应省委“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号召,中山市正统筹谋划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林伟强透露,现已制定《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中山市十大主题产业园大产业项目扶持措施》等政策措施,整备连片工业用地1.24万亩,已完善手续可供出让的工业用地52宗、合计6096亩。预计2024年十大主题产业园推进项目共计426项,其中产业发展项目292项,基础设施项目134项,总投资额超1300亿元,为中山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注入强劲动力。“我们的十大主题产业园中的多个园区与深圳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基础良好,拓展了中山与深圳产业一体化发展承载空间。”
锚定“60 30”时空圈
交通一体化保障“硬联通”
深中融合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这枚关键砝码。
▲2021年12月31日,南沙港铁路通车仪式在广州南沙港车站举行。(中山日报供图)
珠江东侧,深中通道侧接线实现深中通道与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广深高速、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互联互通;珠江西岸,起于中山市马鞍岛、终点抵达恩平市,全长129.7公里的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沈海高速连接,共同构成横贯广东省东西方向的交通大走廊,串联起粤东、珠三角和粤西地区。两项工程均已完成交工验收,并将和深中通道同步通车。
伴随着深中通道通车节点日益临近,中山市为迎接这一历史时刻,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还做了哪些准备?“我们主动对接深圳,于去年6月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签订了《深圳市 中山市交通一体化合作协议》,两市在港航、航空、物流、轨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富全介绍。
近年来,中山市锚定“60 30”时空圈(中山市与湾区相邻城市60分钟通达,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目标,全面加快深中通道连接路网建设工作。
作为畅通对外的“大动脉”,中山市规划的“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8条已通车,近3年新建成的高速项目总里程超过100公里。其中,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已召开交工验收会,正在进行尾工工程施工,并做好通车前各项准备工作,这2条高速预计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南中高速力争今年具备通车条件,东环高速正在加快建设,中山与深中通道连通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深中通道的开通意味着中山交通发展也迈入新的阶段。”曹富全介绍,预计到2025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3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将跃居全省第二名,与每个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互通,实现1小时通达。
提升中山市各街镇与深中通道的衔接效率,尽快享受深中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疏通道路“毛细血管”是关键一环。
▲中山市深中跨市公交博览中心公交枢纽。 (中山日报供图)
中山市所规划的“三环十二快”干线公路网中,“内环”已基本实现快速化;“中环”中沙港公路、逸仙路已完成快速化改造。“十二快”中古镇快线、黄圃快线等8条快线已通车。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中山市所有高速出入口出发,都可以在30分钟内进入深中通道。
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山正加快构建“四纵三横”轨道交通网络,重点加强与深圳对接,提速轨道交通配套建设,积极构建“深中半小时”生活圈。深大城际T2枢纽站、南中城际香山站相关预留工程已动工,建成后从翠亨新区(香山站)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只需15分钟。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深江铁路中山段4个标段正加快工程施工,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届时,中山北站至深圳机场只需25分钟,将再次拉近深中时空距离。
同时,中山市在织密织牢水上交通网上下足了功夫,已累计开通9条深中“组合港”航线,基本实现中山市集装箱港口全覆盖。“在‘组合港’模式下,中山与深圳等大港通过共享港口代码,实现异地海关通关监管互认,形成‘两港如一港’新格局,出口货柜平均提速3-4天,每标准箱物流成本平均节约50-75元,促进惠企降负和外贸稳增长。”曹富全介绍,今年1-5月,深中“组合港”航线运输的集装箱量超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1%。
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
优化28条线路对接跨市公交
借由深中通道,珠江西岸市民抵达深圳后最近的高速出入口便是深圳机场收费站,标志着大湾区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跨市公交线路、与深圳机场的无缝对接又将如何完善?中山市提前部署,即将与深中通道通车一同交出让市民满意的答卷。
记者在位于中山博览中心西北角看到,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的深中跨市公交枢纽充满现代化气息,崭新的纯电动公交车已蓄势待发。深中通道通车当天,中山将同步开通“博览中心—前海湾”和“翠亨新区人才港(临时)—前海湾”两条跨市公交线路,发车密度为15分钟一班,均将在一小时内从中山抵达深圳。
▲旅客们在休闲区等候机场快线巴士。 (中山日报供图)
“为方便各镇街群众乘坐深中跨市公交,我们还优化调整了28条公交线路。”曹富全介绍,已有21条公交线路直达博览中心或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覆盖中山14个镇街。剩余7条线路正在抓紧调整,将实现全市所有镇街公交直接接驳深中跨市公交专线。未来中山还计划开通至深圳宝安大道公交枢纽站(机场东)线路。
“借助深中航空港,我们力争为中山市民提供‘没有航道的机场’服务。”曹富全口中的深中航空港位于深中跨市公交枢纽旁,将为前往深圳机场的乘客提供值机、行李托运等服务,中山旅客可在“家门口”完成除人身安检及登机外的乘机手续,解放双手、轻松出行。在这里,行程约50分钟、发班频次为30-40分钟的机场快线将全覆盖深圳机场所有航班时间。
读特热榜
1流感高发季节将至,今年毒株与去年不同!广东:新季疫苗已供应
2读特热评|“卷尺哥”的松弛感与整改部门的认真劲
3租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以车辆性质改变为由拒赔,法院是否支持?
4往返广深每月能省千元,通勤幸福感飙升!深圳多条线路发售高铁“月卡”“次卡”
5“赛场+片场”双重体验,主打“一趟回本”,这份“荧幕同款”深圳打卡地图请收好!
6三个关键词解码“十四五”深圳答卷
7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举办第二届TEDx大会,学生登台展示思辨与表达力
8深圳再酿“爆款”医疗纪录片 《你好,急诊医生——星空下的人医》开机
9单套1.3亿元起,上海25套豪宅1天卖光!有人在售楼处偶遇胡歌夫妻
10深圳连夜派秋季体验卡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会徽以“繁荣、包容”为立意,撷取礼花绽放瞬间,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图案,通过提取花朵外形和色彩,环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寓意粤港澳大湾区交融互通、活力无限,背靠祖国、绽放世界。 十五运会会徽图案由代表粤港澳三地的花瓣交叠旋转而成。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分竞技体育比赛与群众赛事活动两大类。其中群众赛事面向普通民众开放,以推动全民健身、鼓励全民参与为目标,核心特点是低门槛、广覆盖、强互动。你知道下面哪个项目不属于“十五运” 群众赛事比赛项目吗?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