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卷尺哥”的松弛感与整改部门的认真劲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17:0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城市的美好从不是凭空而来,正需要这样一群“爱管闲事”的人,把别人的痛点当成自己的牵挂。

图片来源:光明网

深圳街头,一位被网友称为“卷尺哥”的市民受到关注。两年多来,他揣着卷尺、握着手机穿梭街巷,拍下千余条公共设施“小毛病”视频——比如过窄的人行道限宽柱、高出路面的井盖、挡道的绿植、破损的路面,桩桩件件直指民生痛点。更难得的是,这些问题件件有着落,多数当天有回应,有的次日就整改,平均在3天内就能得到有效处理,有人因此称“卷尺哥”是“指哪修哪”。“卷尺哥”的“管事”与职能部门的“秒改”,成为城市治理中的生动细节。

“卷尺哥”的可爱,在于他身上那份满溢的松弛感。他不是带着怨气的投诉者,而是以“家里人”的心态打量城市:看到人行道限宽柱卡得电动车过不去,就用卷尺量出宽度,追问“外卖车、轮椅、铁骑怎么过”;发现井盖未盖严、四角尖锐,存在安全隐患,就拍下位置提醒别伤了人。这种“走到哪量到哪、看到哪拍到哪”的自然状态,源于他把深圳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家门口有坑洼,自然要提一嘴;院里设施有毛病,自然要找办法修。这份不刻意、不功利的关注,反映出可贵的市民品质。

正如“卷尺哥”在视频里反复说的:“我们不是在投诉人家,是发现问题让他们来修。”他的诉求始终简单,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而是盼着城市更宜居、市民生活更顺心。当外卖员在评论区留言“这里真的改了,好走多了”,当家长不再担心孩子被凸起的光缆标牌磕伤,这些细微的改变,就是“卷尺哥”价值的最好证明。城市的美好从不是凭空而来,正需要这样一群“爱管闲事”的人,把别人的痛点当成自己的牵挂。

“卷尺哥”能成为大家口中的“哥”,更离不开职能部门的认真劲。若他的视频发出去石沉大海,恐怕难有两年多的坚持;若部门只做表面整改,也不会有如今的良性互动。盐田区深盐路与东海路交叉口路面坑洼,区建筑工务署不仅解释原因,还承诺“次日进场修复”;绿道上树木挡道,反映问题次日再去,挡道的树已被移走;连不起眼的矮路牌,相关部门也及时完成升高调整。这种“接诉即办、办就办好”的态度,让“卷尺哥”的松弛感有了落地的底气——他知道,自己的声音会被听见,反映的问题会被解决。

“卷尺哥”松弛感的背后,是“@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构筑的制度支撑。这个目前注册用户超2000万的平台,日均处理诉求约1.4万件,响应速度达“分钟级”。它像一座桥梁,让“卷尺哥们”的意见不再是“孤声”,而是被纳入规范化的问题解决流程,也让市民的监督热情有了被珍视的保障。

如今,“卷尺哥”仍婉拒采访,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大家都清楚,“卷尺哥”就在身边:可能是骑车时留意路面坑洼的路人,可能是散步时发现设施破损的居民。城市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这样的“卷尺”丈量细节,需要这样的声音推动进步。当更多“卷尺哥”愿意发声,当更多职能部门保持“接诉即办、办就办好”的认真劲,我们的城市,定会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相关链接

深圳“整改哥”火了!挑刺两年多“件件有落实”的背后……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