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画传》
陈平原 袁一丹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版
王瑶先生是中国中古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本书不仅回顾了王瑶的治学成就,还将呈现他作为学人的完整形象,还原他所遭际的时代。全书收录的200多幅图片,涵盖王瑶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在言不尽意处撑开了历史的褶皱,让后来者有可能与大先生“晤对”,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精神力。
《洛尔迦,被诅咒的诗人》
[西]弗朗西斯科·翁布拉尔 著
李卓群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5月版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于19世纪末出生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于西班牙内战中被杀害。他被誉为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部评传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在西班牙诗歌传统的脉络和现实社会背景的观照中,对诗人洛尔迦进行了尖锐、生动又果敢的研究。作者认为,“被诅咒的诗人”既指向洛尔迦的个体、内心、创作,又指向一种存在主义的宿命。
《伦勃朗的眼睛:天才与他的时代》
[英]西蒙·沙玛 著
黄格勉 林晓筱 译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24年5月版
本书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作品。作者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伦勃朗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本书文史并进,历史部分鲜活好看,如小说般跌宕起伏;画作解读娓娓道来,从创作背景、艺术技法到哲思内涵,无不精彩。
《拜伦传:传记与传奇》
[英]菲奥娜·麦卡锡
董伊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
2024年5月版
本书是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权威传记,作者对拜伦生平和诗歌的解读具有突破性,且探索解密拜伦复杂又具有创造性的生活。作者视野宽广,尤其重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中的主观意识,追溯了拜伦在意大利、土耳其、希腊的旅行,以及诗人前往希腊的英雄式之旅。也正是在那里,诗人在36岁就悲剧地英年早逝。
《辛波斯卡:诗心独具的私密传记》
[波兰]尤安娜·格罗梅克-伊尔格 著
毛蕊 译
译林出版社
2024年4月版
本书首度公开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辛波斯卡(又译作希姆博尔斯卡)生前捐献的独家文献,包含大量珍贵的私人照片和书信。作者是辛波斯卡的挚友。除了辛波斯卡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功,作者更将其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置于波兰风云变幻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的背景之下,勾勒出这位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并折射出波澜壮阔的20世纪史。
《高启:诗人的穷途》
[美]牟复礼 著
颜子楠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年4月版
本书作者是美国汉学家牟复礼,在他看来,高启不仅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更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因为高启在某种程度上缔造了有明一代诗歌的气象、规模与轮廓。然而高启却在盛年因卷入苏州知府魏观的冤案,横遭腰斩。本书从高启的诗歌入手,勾勒出高启的行踪与交游。更可贵的是,本书并不止步于展现一介文士的命运沉浮,更透视出元末群雄逐鹿和明初政治生态。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罗斯玛丽·沙利文 著
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无界
2024年4月版
本书是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权威传记。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家的职业生涯图景徐徐展开,她“永不停步”的独门创作秘籍慢慢显露:为何她能创作出《使女的故事》《猫眼》这样的作品?她的创作中有多少亦真亦幻的部分?她的艺术创作与个人生活又具有怎样的情感关联?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英]林德尔·戈登 著
谢雅卿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eons
2024年3月版
本书通过伍尔夫的小说作品以及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本书作者呈现了并非常规书写的叙事方式,尽可能详尽地追踪与想象在伍尔夫流动的一生,而这种写法正是“伍尔夫的发明”。
《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
刘宜庆 著
领读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4年1月版
青岛是沈从文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个驿站。1931年8月,沈从文来到青岛,在山东大学执教两个学年。此后他又三次来青岛创作和休养,不仅在这里收获了爱情,也写出了《从文自传》等重要作品。本书还原了沈从文在青岛的时光,并以之为线索,赏析他的经典作品,考证上世纪30年代沈从文的交游史,揭示他于上世纪50年代的转型之谜,并将之连缀成一部独特的沈从文别传。
《福柯传》
[英]戴维·梅西 著
战宇婷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24年1月版
“写作是为了摆脱自我面孔”,这是具有多重面孔的福柯的明确志向。尽管过着形色各异的公众化生活,他却将自己的个人生活笼罩在神秘之中。本书作者通过采访福柯众多的亲朋师友,查阅福柯的各种作品文本,在掌握海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福柯的生活和工作图景进行了可靠、完整、充分、详尽的勾勒,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福柯繁复的学术生涯与政治活动,并梳理了他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及代表作品。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