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直属中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精神,以“当好收信人、做好答卷者、建好示范队”目标为引领,积极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职业优势,深入探索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森林火灾治理、在重点景区开展便民助民服务、在联学共建中促进民族团结实践经验,逐步总结形成“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消防特色”的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党支部建设新模式,为助力普洱澜沧景迈山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作出积极贡献。

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汇聚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力量
平时爱民助民,当好游客群众“贴心人”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其核心区游客流量密集,传统村落坐落分散。作为靠前驻防景迈山的消防救援机动分队,中队党支部将助民活动变“找上门来”为“送到家去”,把温暖送进百姓心坎。
打造便民服务站,对标既是“救援队”又是“服务站”定位,主动对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工会挂牌“工会驿站”,设置休息区、救助点、咨询台和“网红科普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暖心帮助,科普野外自救互救常识。
组建流动服务队,把助民帮困融入巡山护林,绘制“重点林区+困难住户”一张图,每周开展“一巡一访”活动,在防火执勤中走访困难群众,遇有游客受困及时施救。
创建微信服务群,按照群众需求制定服务清单,深化“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常态开展“防火进村、理发上门、巡诊入户”便民活动。

指战员在景迈山少数民族村寨开展携装森林防火巡护
灾时救民护民,当好应急救援“战斗员”
发挥职业特长,在主责主业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民而备一刻不怠,强化“若灾情在下一秒发生,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危机意识,接入景迈山8个高火险古茶林区、14个少数民族村寨实时监控,24小时值班备勤,时刻做到茶林有烟必灭、群众有难必帮。
为民而防一丝不苟,在“葫芦节”“泼水节”“神鱼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深入村落中、茶林边宣传防火、排查隐患,首创清明“鲜花换火种”、“四防”科普进校园活动,建立7个微型森林消防站,把安全感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
为民而战一往无前,按照“驻守景迈、辐射周边、全域机动”职能定位,建设快速增援机动中队,近年来出色完成跨区增援重庆、广西、四川灭火作战和哀牢山、雪林乡失联人员搜救、受灾受困群众救助等40余起综合救援任务,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时时敬民亲民,当好民族团结“先行者”
中队驻防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常年与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同胞工作生活在一起,党支部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抓党建日常,挂牌建立景迈山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架起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同学创新理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政治教育范畴,邀请盟誓代表后代到队宣讲;创办“温茶细语”火塘公开课,组建“景迈之声”理论轻骑兵,办好“帐篷微党校”,把党的创新理论引入少数民族村寨。
联抓组织建设,与景迈山翁基寨、糯干寨等村民党小组结对共建,构建“一季一专场”融学共建、“一月一主题”联合党日、“一周一实事”便民服务“三个一”机制,合力打造党建融合发展“特色品牌”。
共结友谊之花,在指战员中广泛开展学讲民族话、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三学”文化活动,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邀请少数民族同胞到队参观,民族团结的精气神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