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校园刮起“方言风”,网友直呼“粤来粤上头”!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4-06-15 22:07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深圳生活的你,会说粤语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近日

一则深圳小学生用粤语

背诵《木兰辞》的视频火了!

(视频来源:晶报)

男女同学轮流站起来背诵

稚嫩的面孔

投入的表情

精准的站坐变换

都极具感染力

令网友纷纷惊叹

“太上头了!”“好好听!”

原来,这是深圳市桂园小学二(3)班的一节语文课堂视频,由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叶萍录制。她带领一群零基础的孩子们,仅三个月便掌握了粤语朗诵。“学生对粤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顺势而为。孩子们真的太聪明了!”叶萍自豪地说。

起初,班上的40多名学生中只有一半能听懂粤语,而能说粤语的加起来还不到10人。在一次课间,一名学生无意用粤语朗诵诗词,吸引了众多同学。他们好奇地聚拢了过去,纷纷摇头晃脑地模仿着。

叶萍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决定将粤语朗诵引入课堂。面对大多数学生零基础的挑战,她采用了独特教学法:先用普通话朗诵诗句让学生熟背,再利用课余时间逐句教授粤语音调,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粤语九声六调,学习难度大,对北方口音的孩子来说挑战更大。因此,我们以兴趣为先导,鼓励学生逐步接触粤语。”叶萍说。

视频截图(来源:@广东台触电新闻)

精心的浇灌与呵护下,稚嫩的芽苗终将蓬勃生长,茁壮成林。叶萍惊喜地发现,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惊人,短短三个月就能用流利的粤语背诵《木兰辞》。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她仅用一个月教会他们用粤语背诵《陋室铭》。“千万别小看这些孩子,只要他们心怀热爱,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她感慨道。

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

粤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

都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特色

一开口就带着几分雅致

然而

无论是深圳土著还是“深N代”

很多在深圳长大的年轻人表示

使用粤语的机会越来越少

深圳在建市前是一个多方言共存区,主要有宝安粤语、龙岗客语两大方言,大鹏话、疍家话等小方言语种并存。这些方言地理分布形式多样,交界地区存在交错、相连的情况,展示了一部人民迁徙、交融的历史。

深圳方言分布图(来源:深圳市档案馆网站)

据1985年初的抽样调查显示

深圳市讲粤语客家话的各占25%

潮汕话其他方言的共占30%

而讲普通话的人不足20%

深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庆就曾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人来深圳洽谈生意,若遇上说方言的人,需要找两三个翻译,先将外语翻译成普通话,然后再将普通话翻译成方言……”

各地方言一度在深圳百花齐放

后来又是如何形成

普通话独行天下的局面呢?

深圳拥有作为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为了避免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鸡同鸭讲”,更好地促进社会交际、商贸往来,提高办事效率,深圳政府从1984年开始大力实施推普政策。

这一年,政府设立推广普通话办公室,提出学校要起到带头作用,上课、开会要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亦成为了招聘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

同时,政府指出劳动部门招工要把会讲普通话作为条件之一;宾馆、酒楼及服务行业,要定出有关奖罚的办法,使推广普通话工作与其他工作挂钩……

深圳经济不断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百姓不断涌入以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出于交流的需要,学校、职场、社交等场合都以使用普通话为主。

随着外来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深圳逐渐成为中国“最普通话”的城市之一。

而如今

越来越多的深圳人

开始意识到保护粤语的重要性

深圳位于粤语文化的中心地带

承载着广府文化的丰厚底蕴

通过方言的传承和表达

地域文化的魅力

得以在世代之间流传

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深圳多所中小学已创新开设广东地区方言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丰富校园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尝试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本土文化的大门,更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福田区上步小学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与文化背景,顺应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要求,开设了“温暖课程体系”。每周三午后,校园沸腾,合唱教室尤甚。“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随着铃声轻响,孩子们按声部迅速归位,在粤语教师刘桂花的指挥下,齐声唱起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的歌曲《真的爱你》。刘桂花借深圳地域优势,以合唱为纽带,通过粤语歌曲让学生领略广府文化。

上步小学教师王雅倩在给学生上方言课。(图片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学校七成学生来自潮汕家庭,这为潮汕文化的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在上步小学负责潮汕话课程的教师郭徐君,不仅传授语言,更引领学生走进潮汕的历史长廊,从韩愈的文采斐然到潮剧的韵味悠长,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文化旅行。

资深粤语教师Lisa,作为“深圳粤语文化推广”系列活动的发起人,自去年下半年起,便主动接轨校园,曾参与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福田区梅山中学等多所学校的粤语教学,并在社交平台开设了“Lisa的粤语学堂”。

Lisa回忆了她在深圳多所学校粤语课堂的精彩瞬间:

学生们或专注朗读、埋头拼读

唇齿间感受文字的魅力

或围坐屏幕前

沉浸在粤语影视作品的光影世界

或放声歌唱

粤语歌曲的旋律在教室中回荡

......


知多D

粤语为什么“古色古香”?

虽然我们常将粤语叫做广东话,但其实并不是广东人说的话就是粤语。

“粤语”的“粤”源自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百越民族,“越”和“粤”是通假字,历史上两广别称“两粤”,所以粤语并非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为广东独有,而是广义的“岭南语”。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几个动荡时期,像是魏晋南北朝、唐/宋末年,中原人口大举南迁,部分来到岭南,他们的语言与当地的百越语产生了交融,最终形成了早期的粤语,这也是粤语读古诗琅琅上口的原因。


一些词语,尽管全国各地方言几乎都有,粤语却保留了古义。如“走”在古代汉语中并不指“步行”,而是“跑”,粤语依然留有此意。此外,粤语里还有岭南风情的大量积淀,如:

跳槽(到别的单位工作)

炒鱿鱼(解雇)、马仔(“狗腿子”)

帮衬(给人增添光彩,或给人以利益)

拍拖(谈恋爱)、(漂亮、好看)等

常有人会感慨:“粤语好难讲哦!”就是因为它在词汇、语法、发音上,都和普通话有明显区别。

粤语语音古朴奇崛,普通话讲究四声,而粤语有“九声六调”,甚至“十一声七调”之说。如“诗”“时”“史”“市”“试”“是”六个字,声母与韵母完全一样,但声调分别是六种不同的声调,因此会粤语的一听就知道是六个不同的字,这可以比喻为字音在五线谱上的舞蹈,不通此道的人则很难感受其中的美感。

正因粤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色

古音犹存,声调变幻如乐如曲

一些古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未必押韵

但用粤语读出来,就押韵了

乃至全诗的平仄都更为好听

在深圳生活的你,会说粤语吗?

试试用粤语朗诵古诗词

解锁奇妙的新体验!

(综合来源: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青春深圳、深圳市档案馆、广东台触电新闻、羊城网、珠海特区报、南方教育时报、深圳发布、深圳艺文惠、深圳粤TV)

综合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