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聚集优势初显,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能力稳步提升,粤港澳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有效加强,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已建成6所中外、内地与港澳合作大学,超过全国数量的一半,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此外,广东已建设本科层次以上不具有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4个。
按照现行合作办学机构管理要求,合作办学机构一般是国内的合作高校通过自有资金保障办学,或由所在地市政府投入支持。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由珠海市政府划拨约850亩土地给予学校使用,2014-2022年给予学校教职工特区津贴合计4344.84万元(年均482.76万元)。该学校已纳入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2021-2025年)建设高校名单,省财政在省级教育发展专项高等教育“冲补强”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学校内涵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018-2022年由深圳市政府对学校基础建设投入累计约48.48亿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由广州市划拨学校建设用地,安排165亿元建设经费,2023年市财政安排14亿元办学经费;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获得东莞市人民政府投入学校项目支持共计19.55亿元,其中,一期校园建设(含一期扩建)投入约15亿元,资金支持4.55亿元。
广东支持高校参与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通过粤港澳三方或两方的紧密合作,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纳米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重点领域集智攻关,广东于2019年、2020年、2023年分3批启动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同时,广东支持高校共享科技资源和成果,例如中山大学的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天琴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与科研仪器设备,均对港澳开放共享。
在持续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融合方面,广东省招收港澳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具备招生资质的广东高校达71所,广东高校现有在读港澳学生1.5万人,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暨南大学港澳学生规模最大,包括香港学生8672人,澳门学生2875人。46所广东高校可接受专科学历香港学生来粤升读本科。2023年普通高考录取港澳学生426人;全国联招、香港文凭试招生、澳门保送生、澳门“四校联考”途径录取录取港澳学生2300人;单独招生录取港澳学生4506人。省内学生到港澳学习的,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广东省通过提前批非军检类招生共35人,香港珠海学院在广东省通过普通本科批次招生15人。
广东还推动大湾区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粤港澳高校积极探索互认特定课程学分,推动粤港澳人才培养和科研资源的有效共享、深度融合。在职业教育阶段,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2023年屋宇装备工程、游戏及动漫、时装设计、餐饮4个专业招收首批港籍学生在园区学习。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继续开展一试多证导师培训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试点内地与香港专科层次学历与学位互认,与香港职业训练局签订合作备忘录,2024年3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开展“粤港空乘专业双证书课程合作”,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毕业可以获得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香港职业训练局颁发的证书,毕业后可参加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打通了内地高职院校学生进入香港就业的通道。
在本科及以上阶段,华南理工大学在2020年与澳门大学合作签订湾区首个2+2本科双向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华南农业大学与香港伍伦贡学院联合开展副学士学位3+X课程项目,华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教育大学联合开展英语专业3+1课程项目等。实施粤港澳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23年安排20所高校承担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博士计划154人,比上年增加12人;硕士计划1384人,比上年增加165人。支持在大湾区设立的港澳高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均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广东还大力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联合香港共建18个、联合澳门共建5个青创基地,协同港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合力优化港澳高校人才的政策、生活环境。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共2161个团队项目、近1万人报名参赛,现场签约项目73个,意向合作金额12.5亿元,48个大赛项目落户珠海香洲。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07
7.03的晚霞,两个方向,不同的颜色
00:20
很甜吧,吸了一朵又一朵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