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惠州篇|罗浮山下四时春 湾区风物次第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陈海峰 通讯员 魏怡兰 谢燕玲/文 李忠/图
04-30 07: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苏轼眼中,惠州虽地处岭南,却风景独好,生机一片。他的诗句,更成为岭南千年不易的广告词。

依据《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深圳与惠州市惠东县、龙门县和博罗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即龙岗-惠东、龙岗-龙门、福田-博罗,分别在各县原有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基础上,按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建设一个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惠州,采访发现,深惠协作从不囿于产业园区。在政府层面,深惠两市通过产业共建、民生协作,不断推动产业布局、政务效率、营商环境的对标与协调发展;在市场层面,深圳企业以“总部+基地”的模式,以大湾区为棋盘排出最优“阵法”;自带深圳创新与高科技“基因”的企业家更在惠州这片有着独特优势的沃土上构建着各自的“深圳梦”。惠州山水间,铺展着莲花山“牵手”罗浮山的壮美画卷。

共建共管 助建千亿级产业园区

近年来,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着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打造“3+7”千亿级产业园区。由此,与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后,协助以上三县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便成为深圳助力惠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课题。

惠东(龙岗)共建产业园位于惠东大岭街道,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采访团来到产业园山塘尾片区及白沙布石场场地平整工程现场,工地上机器轰鸣,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园区管委会主任沈宇介绍称,该片区内共5片地块约千余亩场地需场平,完工后,将有800亩储备地用于招商引资,预计为园区增加投资约32亿元,增加税收约2.4亿元/年。

从深圳中心区出驱车到龙门(龙岗)共建产业园要将近两小时。这里是三个共建园里距离最远的一个,但土地资源优势也最为显著。占地近3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内,处处都是新建或在建的厂房。深圳驻龙门县工作队干部、龙门工业园管委会党委副书记(挂职)李仕麟介绍,近年来工业园已累计引进新型膜材料产业15家企业,引进商用厨具产业累计8家企业,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聚形态。“接下来,龙门将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拟利用今年的龙岗区对口帮扶协作资金,吸引更多新型膜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同时重点引进商用厨具产业,促产业聚集发展。”

制造业基础雄厚和空间广阔是博罗县与福田区对口协作中最大的优势。深圳驻博罗县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两地积极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招商引资新模式,出台措施,对分别在福田和博罗设立“总部+基地”的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据介绍,博罗(福田)共建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约5100亩,分罗阳、博东、博西三个片区,在深惠两地的协作推动下,迄今有60多家企业到博罗实地考察,有7宗项目通过博罗县招商引资联席会议,有10多家高新企业正在紧密对接中。

另据统计,确立帮扶协作关系以来,惠州三县与深圳对接超40次,商定产业协作项目53宗,计划投资239.9亿元。与此同时,三县在福田区和龙岗区的“反向飞地”也陆续挂牌,并兼具驻深招商办事处职能,为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乡村共振兴 民生多幸福

共建项目产业园区之外,深惠两市还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谋求协作,共同发展。

2023年12月,福田区教育局到博罗县签署教育合作协议,福田区依托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师继续教育研修平台,为博罗县进行教师培训。迄今,两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协作活动近20次;两地在文旅方面也达成合作,正携手共推旅游线路;接下来,还将在医疗、教育、民生消费等更多领域开展协同合作。

惠东县谭公中学坐落于九龙峰山下,风景优美,学风优良。但由于经费欠缺,学校运动场跑道破损、设施不足,影响了学校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过这一状况很快有望改善了。深圳驻惠东县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发动更多力量、通过更多项目惠及当地民生,工作队正通过深圳市妇女儿童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募资,拟在学校教学楼西北角空地新建足球场、塑胶跑道等综合运动型场地和设施。“我们工作队去九龙峰调研时,结合学校的迫切需求,提出了这个帮扶项目,预算约300万元。我们也号召深圳慈善企业家积极捐助,参与到深圳对口帮扶协作中来。”

加强区域合作 构建协同发展

“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为深惠两市提供了一个双向奔赴、协作共赢的绝佳舞台。在这过程中,两个城市从硬件建设、营商环境、政务效率等各方面亦在迅速对接和对标。

“跨域通办”已经遍及全惠州。惠州市政数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惠州市各县(区)分别与深圳宝安区、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等8个辖区签订跨域通办协议,共计与深圳各辖区实现1368项跨域通办事项。此外,在市场准入、登记财产、获得水电气等11个方面,惠州的办事时间和成本已达到深圳标准;200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深惠通办,深圳企业在惠州可享受无差别政务服务。

为更好地开展协作,博罗与福田创新制定了“五同”机制。即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打造无差异的营商环境、兼顾各方利益的运营机制,真正实现两地共赢。

惠州“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称,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都市圈副中心,惠州正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深惠两地产业错位分工、协同发展,为推动深惠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深圳对口产业协作,聚力提速‘百千万工程’建设,并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取得新成效。”

利用“隔墙”优势进行产业配置

深企在惠州“二次创业”

4月21日,位于博罗县泰美镇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下称“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中食顺香(广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食顺香”)的厂房里,浓郁的榴莲味充盈整个车间。“我们正在做明天深圳3所学校的早餐。”该公司总经理郑机富说。

大湾区农产品基地是惠州“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投资50亿元、占地1500亩的项目,首期500亩园区已全面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进驻投产企业28家,涵盖央厨预制菜、蔬果、糕点、肉制品、速冻食品、水产制品等,形成食材食品加工产业集聚,2023年实现产值28亿元。

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正是看中这里的原料“隔墙”供应优势,去年8月,中食顺香将生产基地从深圳搬迁到惠州,郑机富称之为“二次创业”。首期拟投资2000万元,建3条自动化生产线做西式预制菜。公司还研发了具冷冻、加热、自动制咖啡等多种功能的自动售卖机。“公司总部还在深圳,销售也要先在深圳试点,再向全国布局。”郑机富称。

深圳企业来到惠州“二次创业”,以“深圳+惠州”“总部+基地”的模式,诠释了产业区域发展的良好路径,是两个城市协作共赢的市场选择。

与中食顺香类似,老牌上市公司——深圳市铂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铂科新材”)也早早在惠东产业园设立了两家分公司(铂科磁材、铂科实业),布局了占地112亩的产业园。2023年,这两家公司产值已达9.62亿元,税收0.72亿元。铂科新材是一家聚焦于软磁粉末、金属磁粉芯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惠州正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相契合。“公司正是看中深惠两地不同的比较优势进行的产业配置。”铂科实业惠州公司外联部负责人李少平称。

在龙门产业园,惠州市龙祥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丽玲称,公司在龙门实现了“土地自由”,占地45亩、7.7万平方米的厂房,足够自用,还有一部分可以出租。这家2005年在深圳起步的公司,去年8月将生产线搬迁来龙门,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亿元,可纳税3000万元,提供就业300个。

“园区竣工当月企业就签约进驻,所有厂房满租。”博罗县推荐的这个项目是位于园洲镇的博罗中安智能制造供应链与工业服务平台项目。据介绍,该项目运营商也是一家以深圳为管理总部的全国性企业,有丰富的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博罗项目占地207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2022年6月开工,目前已竣工并整体出租,未来这里可望成为大湾区跨境电商聚集地,预计可带来5000多人入职,创造每年4亿元的社会销售品零售额。企业由此赚得盆满钵满,地方村镇则可望长远受益。

深圳小伙建起生态农业园

葡萄园撑起葡萄村

陈谷盛是一名在深圳出生长大的年轻人,他的名字让记者想起广袤的原野、金黄的稻浪。果然,他在惠州经营的神农兰香谷生态农业园(下称“兰香谷”)满足了记者对“谷盛”这一名字的所有想象——肆意延绵的葡萄棚里,是层层叠叠的绿,4月大约是葡萄一生中最绿的时光了。坐着电瓶车,记者一行好不容易从葡萄棚里“钻”出来,眼前又呈现出成片开阔的水田,田边点缀的是原木风的饮料吧、会所和研学基地,也都是“长”在地里的。

兰香谷位于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是一个足有1200亩农用地、水塘、蕉林和村屋,集农产品种植、新品种培育、科研科普、实习研学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都市生态农业园,由深圳市瑞鸿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建设,现已完成亿元投资。

位于惠城区马安镇的神农兰香谷生态农业园。

陈谷盛从父辈手里接手这个项目,自带创新与高科技“深圳基因”,设立“广东省神农兰香谷农业科技研究院”;与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生态学教授骆世明及其科研团队成立课题组,对农用土壤进行有机改造;与华南农业大学小麦专家张琳教授联合,成功进行糯小麦的规模化种植,并编写产品标准;聘请省内知名的果林学者组建葡萄种植及新品种培育技术团队……他不只把深圳的资金、技术引入打造一个普通的农文旅项目,更要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为实现农业强国梦做出贡献。

兰香谷的联农带农效果也是“杠杠的”。龙塘村近60名中老年富余劳动力已全部被吸收;龙塘村以葡萄为主获广东省“一村一品”认证,被广东省认定为葡萄专业村,被惠州市选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单位。

在惠东县平山街道碧山村,“深圳力量”则体现在智力支持上。碧山村畲族特色文化连片开发旅游项目,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惠东县合作的5个“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共建项目之一,包括畲族文化发掘和文化IP打造、为畲族村凝炼文旅路线等。记者一行到访时,碧山村农特产品展销馆的装修已近尾声,碧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忠现场即兴“直播”:“我们村一年四季都有瓜果特产,欢迎选购。”随行的深职大团委副书记、“双百行动”驻惠东服务队副队长杜森即时接招,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引入深职大的资源,在这里联合打造直播间,为当地的农特产做推广。

下一站,记者一行来到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这里离博罗县城仅10分钟车程,是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2023年村组集体收入达178.55万元。“这里面有小豆芽的一份功劳。”罗阳街道宣传办工作人员孙宁含说的就是芯芽农业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这也是一家深圳企业入股的公司,用莲湖村8000平方米闲置大棚种植豆芽,可提供60个村民就业岗位,每年为村组增收50万元。

“行走的课堂”让孩子探索大自然

自然教育基地成乡村振兴样板

4天在深圳,1天在惠州;4天在课堂,1天在森林;田地山林处处课室,茶稻鸡鸭都是老师……

来到博罗县柏塘镇上洞村的安吉儿斑璞自然教育基地(下称斑璞基地),记者立即被这独特的“4+1”模式所吸引。一群孩子刚从茶园里采茶回来,跟着老师在炒茶;大一点的孩子在树下做野外拓展训练;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围着刚插了秧苗的稻田做研究,他们要做的课题叫“水稻的一生”,这个课题从今年2月份选种开始,孩子们要跟踪育苗、插秧、除草、收割等水稻种植的全过程。

位于博罗县柏塘镇的安吉儿斑璞自然教育基地,孩子们向自然学习。

斑璞基地的创办人黄洋2001年开始在深圳开办幼儿园。她崇尚自然教育,2016年起,她的幼儿园设置就是“4+1”模式,即每周都有一天的教学在户外,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索,她称之为“行走的课堂”。直至2019年,在考察了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等地的幼儿教育、走访了国内外一些森林幼儿园之后,黄洋再也不满足于原先“行走的课堂”了,决定打造专属的自然教育基地。

当年,黄洋在上洞村租下60多亩地,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将原先的农庄、农田、山地设计改造为丰富有趣的自然教育基地。2020年7月,斑璞基地投入运营,成为黄洋多所幼儿园的自然探究和户外活动体验基地。在这里,孩子和老师一起劳作,种菜、采茶,喂养动物,收获蔬果;按时令耕作,以树叶作画,把田地做游乐场;此外还有木工、扎染等。“把孩子从灯光下带到阳光下,把世界当成孩子的教材。”黄洋称。

这一模式很快受到业内关注,黄洋遂顺势对社会开放,提供亲子活动、周末活动、幼儿园自然体验活动、冬夏令营等活动。记者一行到访当日,即有深圳和惠州的300多名学生来研学。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只专注于幼儿教育的黄洋,来到这里之后,却在各个方面与上洞村产生了链接,用行动助力上洞村的乡村振兴。

2019年夏季,一场大雨冲垮了基地旁的水渠,半个基地被淹了,还淹没了附近的农田。看着一片狼藉的基地和农田,黄洋出资100多万元,为上洞村修筑了长达300多米的渠堤,结束了这个片区一遇大水就被淹的历史,有效保护了下游的农田。记者到访时这些天又是连续暴雨,得益于当年修好的渠堤,上洞村安然无虞。

斑璞基地吸引了很多来自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孩子,也带旺了附近的民宿及农家乐,村民经常来这里摆卖农产品和小吃,村里的民宿也从原来的4家增开到近10家;上洞村有番石榴、番薯、蜂蜜、鸡鸭鹅等农产品,疫情期间,黄洋以斑璞基地为平台,向村民采购各种农产品,带去深圳售卖,随后这种合作模式也固定下来,持续稳定地带动了村里的消费。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陈海峰 通讯员 魏怡兰 谢燕玲/文 李忠/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