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文化
王国猛
04-07 17:49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实现文化的复兴,仅仅对文化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打心底里敬仰文化。中国的历朝历代有盛世,有乱世,但什么时候似乎都没有缺失过对文化的应有尊重,有时更是将文化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对文化由衷敬仰,对大师真心崇拜,哪怕他们身在庙堂,居于要位。

东汉桓帝时期,名臣陈蕃外放豫章郡任太守,他为政严峻,吏民敬畏,但他特别尊重文化名流。豫章本地有个高士叫徐孺子,德行高尚,恭俭义让,精通今文经学和天文历算,陈蕃对他尤为敬重,经常请他到家中探讨大事,请教学问,并专门为他设置了一张床,以备他过夜休息。待徐孺子一走,立即折叠收藏起来,从不他用。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盛赞江西人杰地灵之时,就曾以此作例:“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作为豫章太守,来往需要接待多少上级、同僚和亲友,可他只为徐孺子备了专榻,可见他对徐孺子有多么尊重!而徐孺子是道德学问的代表,陈蕃对他的敬重正是对文化的敬仰。虽然陈蕃没有时时处处强调对文化和文化人的重视,可他为徐孺子设专榻之行为,已足以说明他敬仰文化之真诚。即便他给予徐孺子无数钱财房地,对其屡屡提拔重用,也不及为他在家中专设一榻。真正地重视文化不是给予钱物,而是心中敬仰。

北宋时期,有个学问家叫邵雍,他只是一介布衣,却立志学易悟道,不仅无书不读,而且酷好游历,终于有一天,他感叹道:“道在是矣。”从此他隐居洛阳,过着平淡的生活,安贫而乐道。但他深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折服了朝中仕子村野黎庶,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政要名流无不对其钦佩敬爱,并专门为他置办了园宅。邵雍将住宅取名为“安乐窝”,并自号“安乐先生”。他自耕自种,自给自足,怡然自得。无事时,他常乘一小车随意而行,洛阳市民对小车的声音都非常熟悉,对他争相迎候,并亲切地称道:“我家先生来了”。人们以邵雍之道德学问相尚,甚至教育子女晚辈,往往说如此:“你再做不好,恐怕邵先生都会知道的。”外地来到洛阳的官员学子,不一定拜会官府,但必会去拜望邵雍。邵雍病危之时,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名士大家都早晚在他身边守候照料,直至他去世。事实上,邵雍出身普通,不曾一天为官,只是因为道德高尚,学问高深,受到了人们的额外敬重。富弼司马光都是曾经做过宰相的人,他们对邵雍的礼敬完全是一种对文化的礼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从未标榜自己多么重视文化,可他们对邵雍近乎膜拜的行为,难道还不能充分揭示他们对文化的敬仰之情吗?

而举郡对文化心怀敬仰对大师顶礼膜拜,广东的潮州当属卓尔不群者。唐宪宗时期,韩愈因为上书反对恭迎佛骨,惹得虔诚礼佛的唐宪宗大为光火,盛怒之下差点杀了韩愈,幸有宰相裴度等人极力疏救,方才被贬为潮州刺史。虽满怀悲愤之情,但丝毫不影响韩愈理政治乱的积极性。事实上,他在潮州只待了仅仅八个月,却为潮州当地办了四件大事。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延师兴学。特别是他慷慨捐俸,办学兴教,倡儒宗孔,陶范文风,使得潮州“庠序大兴,教养日盛”。后之继任者亦纷纷以他为榜样,兴学重文,潮州的文脉遂得以薪火相传。韩愈到潮州之前,潮州无一能取进士功名者,之后屡有学子高中,有宋一代,甚至达到了172人。居功至伟者,当然非韩愈莫属。


供图:陈权

千百年来,在潮州担任过刺史太守者何止百人,然潮州人建祠供奉者唯韩愈一人而已。不唯如此,潮州人还将山水学堂都贯之以韩姓,有韩山,韩江,韩山师院,有人盛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可以说,潮州的山山水水,都带着韩愈的性格禀赋,恐怕韩愈自己也意料不到,他曾在那么多地方为官,却只有一晃而过的潮州真正把他的精神气质继承了下来。在韩文公祠,牌匾上赫然写着“吾潮导师”“泰山北斗”“百代文宗”,碑文上刻着“功不在禹下”,潮州人对他的敬仰实在是无以复加。

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儒家道义的捍卫者,韩愈无论是在当朝还是在后世,都为人所敬重景仰。苏轼曾高度赞誉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完全是仁义忠勇的化身。对于道德文章,韩愈素来是心中向往,躬行不辍,所以走到哪里,他都要大力推行。而独潮州与他最为契合,呼应得轰轰烈烈持久绵长,这既是韩愈的幸运,也是潮州的幸运,历史给了韩愈奇遇,也给了潮州机会,这次奇妙的结合实质上是源于韩愈和潮州都对文化满怀敬仰。

文化这东西,绝不是做作得出来,更不是装扮得出来的。是要涵养在人的心里,融入人的血脉里,镶嵌到人的灵魂深处的。文化拒绝做表面文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即便是手执周易长卷,陷身文海诗河,没有书卷之气,一样让人觉得面目可憎,俗不可耐。很多人自诩为文化人,却缺乏对文化起码的尊重,他们只是借文化之名,消费文化利用文化罢了。没有一种对于文化近乎神圣的敬仰,永远不可能真正划入文化人的行列,最多就是个懂点文化的人。

很多城市自称为文化名城,那是因为那里曾经出过或者是去过许多文化名人,他们因此建场馆,兴旅游,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一副文化兴盛文脉传承的样子,可那里的人们对于文化却依然是漠视的,轻慢的,故文风始终不畅,大师始终不现。设施上的先进,掩盖不了文化的暗弱,他们不过是借文化之名,行经济之实而已,肤浅的理解,表面的重视,如何能让文化深入人的大脑骨髓呢?

有朝一日,真有居要位如陈蕃一样为名士于家中设专榻者,有一城之人如洛阳市民见到邵雍亲切称之为我家先生者,有举全域之山水以大师之姓为姓如潮州者,文化复兴便指日可待了,因为那时人们是自觉由衷地对文化心怀敬仰。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作者:王国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