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 | 一所大学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晶报记者 李跃
03-21 07:35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今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周岁了。在这里,我们要向这所“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大学,这所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大学,表示最热烈与最诚挚的祝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视觉中国供图

大学的生日,也是城市的节日。借这个机会,我们也需要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话题:对城市来说,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一所大学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

在这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为依托。比如,弹丸之地的香港,就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跻身亚洲乃至国际大学排行榜前列。对深圳而言,缺少分量足够重、数量足够多的与城市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大学群落,长期以来是深圳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也因此,近些年来,深圳通过自创举办与合作办学并举的途径,加快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扩张自己的高校版图。大学与城市彼此加持、相互影响,大学精神与城市精神相互补充与塑造,从不同方向丰富了大学与城市的精神图谱。

还是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十周年校庆媒体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会上回顾十年办学之路,他认为学校做对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地方选对了,“当时我们甚至开玩笑,说要么在深圳,要么不办了。”深圳的地理优势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禀赋等,对大学的成长形成了助力;反过来,十年来,这所大学也从多个维度参与了深圳的现代化建设。

需要说明的只是,就像十年前它在八幢破旧厂房和一片荒芜的土地之上诞生时,很多人没有想到,它会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一所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连续4年位居中外合作(含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大学排行榜第一;同样,很多人也没想到,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城市的浸润,比许多人想象中更深度地嵌入了城市的成长之中。

这种影响,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制度层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一大特征就是采用书院制,书院制是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关键词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是亚洲第一个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访计划、研讨会、师友计划、社区服务、领袖才能训练等各种活动,主要是由书院举办的。而这一切,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学校图书馆。成江/图

在这里,所有学生分别隶属于一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也让师生关系重回到了本真状态。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拥有逸夫书院等7所书院。

这样的教育架构,为深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也许是一种巧合,但至少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自此之后,深圳不少中学,也纷纷开始采纳书院制,比如,深圳外国语学校于2016年起在全国中学中率先构建并实践了现代书院育人新机制,提供了一套创新解决方案。此外如走班选课、导师制、选修课、社团课等也开始在深圳一些中学流行。

其次是科技创新等层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00余名国际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40名。依托雄厚的人才资源,学校建立了多个诺贝尔奖得主实验室,研究方向与深圳的未来产业方向高度吻合。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的目标,是组建世界一流的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围绕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开展尖端生物科技领域技术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则围绕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在医药领域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将积极与世界顶尖药企开展合作,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截至目前,学校在数学、化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经济金融、人文艺术等领域建立了85个重点科研平台。

校园一角。成江/图

2019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2023年2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隆重举行《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补充协议》签署仪式……不止于科技创新,学校还在多个领域与深圳开展深度合作,比如,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设立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

再次是价值层面。

有很多的数据,如科研创新、就业薪酬等来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打CALL。它还连续多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中纯凭高考成绩模式高考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注重创新思维的培育,注重师生的精神成长。

几年前,徐扬生院士曾在与学生、家长近距离交流时谈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学子的培养理念,十二字以概之: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在徐扬生看来,学贯中西,即是人才的培养要跟中西方文化、中西方学术相结合;汇通古今,即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融合文理,即培养学生时,注重感性思维和批判性、辩证性思维的结合。

徐扬生院士还结合自身谈到了一个很新颖的观点:这世界很奇妙,不是我们把小孩子生了出来,而是小孩子把我们作为父母生了出来。没有小孩,我们是不可能成为父母的。学校也同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从一片荒芜的草地里的几间废弃的厂房,到如今的一所一万余人的现代化大学,不是校长把这所大学“生”了出来,是大学把校长“生”了出来。

这背后,体现了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深切理解,对教育真谛的深切理解。

是的,大学对于城市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培养了多少人才,贡献了多大的经济增长极,还在于,大学及其大学精神对一个城市的人文氛围的熏陶与滋养,往往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没有大学,城市的灵魂是不够圆满的,大学从来就对世俗社会具有价值引领功能,城市文明的根基、社会价值观的标尺等,无不与大学密切相关。

借这个机会,我们要再次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表达敬意。近年来,深圳的大学群落在不断扩容,优质高教资源在深圳加快集聚。城市,需要站在大学的肩膀上眺望;大学,也离不开城市骨架的支撑。我们也希望并相信,更多的大学能够与城市彼此成长、相互进步,一起来成就大学之“大”、深圳之“深”。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