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抗战路 | 第三站:在红色土洋聆听一位交通员的抗战历史
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文 读特记者 邱海彬/图
2020-08-27 22:53

“为了完成地下交通站的工作,我们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还必须晚上赶路,一直走到第二天中午,全程没有人抱怨。”27日,广东重走“东江纵队抗战路线”采访团在此行的第三站——深圳市土洋村,见到了这位东纵老战士李强,今年他已整整90岁,这段发生在深圳的东纵往事在他的口述中依然清晰可见。

东纵老战士 李强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为了破坏敌人的交通通信,我们把近山边的电话线剪断,因此造成敌人通信中断,为了延长敌人的通信中断时间,又避免被敌人发现,我们就用自制的麻皮做成电线大小,并接回相应的电话线,表面上敌人很难查到通信中断的位置,导致敌人指挥失误。”李强告诉记者,自己受家人影响,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东江纵队地下交通站,工作的地方情报联系站是负责地下工作,又是在敌人眼皮底下(敌占区内),因此十分危险,都是单线布置工作(绝对保密)。

李强接受媒体采访

“东江纵队都是舍生忘死的好战士。”这是李强对东江纵队的评价。而在李强接受采访的背后,是一个天主教堂。1938年日军入侵华南地区,教职人员撒离,教堂成为了华南抗战的指挥中枢,它就是今天的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村。据介绍,当时司令部会议室设在正厅,楼上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的住所,东纵史上“土洋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记者走访发现,在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所在的大鹏新区葵涌拥有着丰厚红色资源。离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紧接着记者就来到了与其相邻的红色记忆陈列馆、东江纵队北撤纪念碑。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共2583人,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军三艘登陆舰开赴山东烟台。

东江纵队北撤登船处遗址

土洋社区副书记李永忠介绍,近年来,当地高度重视这些红色资源的利用,近年来先后建设修缮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江北撤纪念碑等一系列红色景点,深挖红色资源,形成集群效应,同时还设计了“党建+旅游+红色教育”精品路线。

同时,记者发现,葵涌的东纵史料和革命故事也尤为丰富。当前已编辑出版《土洋沙鱼涌红色纪事》《红色土洋》《抗日英雄刘黑仔》等一批内容翔实、故事生动的珍贵书籍,这是帮助我们认识东纵历史的“活教材”。

“实际上,我们在传承东纵的历史方面,做得还不够,现今仍有六十多处相关的文化遗址需要我们保护和修复,但缺乏机构专门管理、历史的知名度不够等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城市改革进程的加速,保护文化遗址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古城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对媒体表示。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文 读特记者 邱海彬/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