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抗战路 | 第一站:东莞是东江纵队发祥地之一
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文 记者 邱海彬/图
2020-08-25 21: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大力挖掘宣传南粤抗战历史和英烈故事,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省内媒体赴深圳、惠州、东莞开展“重走东纵抗战路”采访报道活动,走访与东江纵队抗战相关的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四天三城,读特记者全程参与其中,将每日推出“东纵抗战”系列报道,从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中,追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峥嵘岁月。

大岭山镇大王岭村,距东莞市区约15公里,这是一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8月25日,“重走东纵抗战路”采访报道活动从这里启程,而80年前,被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的东江纵队就从这里发祥。

1940年10月, 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大岭山镇大王岭村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

紧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建有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区占地面积53319平方米,是当前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步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刻着《东江纵队之歌》的浮雕墙,峥嵘岁月随歌而来。

“我们是广东人民的游击队,我们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兄弟,我们的队伍驰骋于东江战场上,艰苦奋斗英勇杀敌,取得辉煌胜利。”1943年12月2日,在惠阳土洋村召开的东江纵队成立大会上,3000余名队员齐声高唱。

然而在1943年东江纵队正式成立之前,东江纵队的最早武装队伍仅百余人。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陈梦讲解到,部队创建之初,仅有一两百人,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部队创建之后,发动群众,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1000余人的人民抗日武装。

深入纪念馆,以东江纵队的历史为轴,一个个英雄人物在轴线上熠熠生辉。其中,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是绕不开的人物之一。陈梦介绍,1938年12月中旬,担任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的曾生,与王作尧等领导的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互相配合,并肩战斗,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告诉记者,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2014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馆内设有“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江纵队历史主题陈列、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国防教育陈列展览共三套基本陈列,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武器装备等各类文物。

馆内楼顶设观景台,可远眺大王岭村抗日根据地旧址、百花洞战场和大岭山镇新貌。在离开纪念馆后,记者来到大王岭村抗日根据地旧址,这是华南地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体,至今仍保留着清末民初时期的村落格局、传统民居和生产、生活用具,部分民居的墙上还保存着抗战时期留下的累累弹痕。

大王岭村抗日根据地旧址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文 记者 邱海彬/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