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读书客 | 人文天地-前海
董梁柱
02-26 13:49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地铁在地下隧道内向着海边进发。

车厢外,呼啸阵阵;车厢内,人流熙攘,欢声笑语四处荡漾。车厢中间,一位斜挎单肩包、佩戴眼镜的少年轻倚扶栏,手捧一本厚厚的图书,正在静静地、目不转睛地读着。

这是去年底于满城瞩目中开通的地铁8号线二期,它将深圳地铁路网版图拓展至东部海滩,让市民从繁华闹市区直抵大小梅沙,终于实现了坐地铁看海的夙愿。作为“山海专列”,自然吸粉无数,乘坐这趟地铁时,沿途各大站点乘客源源不断涌入,以至于自己被从车厢头部拱到了车厢中部,冷不丁与这位读书少年迎面相逢。顿时,一幅别开生面的地铁读书图跃入眼帘。

乍见这一幕,蓦地里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电影既视感,旋即想起古龙笔下的一帧经典镜头:花林深处,一个穿着绯色春衫的少年,腿勾着树枝,倒挂在树枝上,正想用嘴去咬起地上的一朵桃花。当然这是武侠小说中的虚构描写,但画面却清晰浓郁,与眼前此情此景,一实一虚,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好久不见的久违感。因为这一缕书香,与触目可及的“低头族”形成鲜明反差,让车厢有了别样的温情。毕竟,能在地铁中邂逅读书图景,并非易事,多少还得带点“运气”的成分。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云端阅读渐行渐盛,只需指尖轻轻一触,天文地理经史子集等海量资源瞬现屏上,远比纸质阅读来得方便快捷,加之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要说潜下心来读完一本厚厚的纸质书已显得有点奢侈,更遑论在地铁车厢这样嘈杂的环境中了。因此,也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国民纸质阅读呈现式微趋势,即使在部分高校,图书馆纸质书借阅数据也出现断崖式下降。不过,作为纸质书拥趸,自己还是固执地认为沉浸式、深度化的纸质阅读远比快餐式、碎片化的电子阅读情意绵长、扣人心弦,特别是当书香暗放的扉页轻轻翻开,一个个方块铅字随着视线移动渐次跃入眼帘、撞入怀抱、印入脑海,那种穿透纸面的张力、带给思想的碰撞更会深植灵魂、凝成记忆。对于习惯收藏纸质图书者而言更是如此,斗转星移、回黄转绿,重翻自己收藏多年的报纸、已然泛黄的书卷,犹如故人重逢、促膝长谈,心有灵犀、心照不宣。正是这种共鸣,催促着我上前一步同他交流。

走近欠身观察,得见那是一本红色封皮、装帧精美的国际法学专著,厚度远超普通图书,外形酷似陈列在版本馆的古籍。攀谈得知,这位文质彬彬的少年大学毕业后就南下深圳打拼,现从事经贸行业,与大学专业完全对口,可谓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当谈及是什么力量驱动他蚂蚁啃骨般啃这么厚的国际法学专著时,他淡然一笑,坦言深圳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往来活跃,行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从未遇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会不期而遇,如不加快法律知识更新、增强专业能力储备,势必难免“两眼一抹黑”,在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中陷入被动,被深圳这艘飞快前进的“冲锋舟”远远甩在后头,面临淘汰出局的结局。他说得很真挚,也很真切。

语罢,他的目光回落到写满笔记的书页上,继续遨游白纸黑字间。

地铁仍在地下隧道中穿行,朝着大海的方向飞驰而去。

编辑 秦天 审读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董梁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