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有为 不负重托 2023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亮点回眸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01-28 08: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展现全新气象,满载人民期待,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即将开幕。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履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用实干担当书写精彩答卷。

这份答卷里有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有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文章,有聚焦改革瓶颈精准发力的大刀阔斧,有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情怀……

“有为、有力、有效!”一位市人大代表这样总结一年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

亮点1

立法保障 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改革发展

深圳是改革之城,同样也是法治之城。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是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显著特点。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是深圳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重大平台,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这三大平台展开一系列创新性立法工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赋予三大平台更多改革探索的空间。

当前,光明科学城建设正快马加鞭。去年6月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是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立足于光明科学城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创新制度安排,推动光明科学城在科研、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实现良性互动,成为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又一有力“助推器”。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将法治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要驱动力。去年12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立法。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允许港资商业银行拓宽深港跨境信贷金融服务、制定前海合作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制度创新引发强烈关注。不少前海企业表示,《条例》与全球投资规则接轨,提升了前海营商环境软实力,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和信心。

去年底,《深圳经济特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条例(草案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目前大湾区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合作平台,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接壤、合作开发的独特优势。《条例(草案)》确立深圳园区管理体制、规划体系和建设标准,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有利于国际化合作的法治环境,为河套建设国际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亮点2

为低空经济发展 铺平法治跑道

伴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及技术创新的驱动,低空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孕育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当前,深圳正在低空经济赛道强劲发力。去年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获通过,为低空经济“腾飞”铺平法治跑道。

为做好这项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立法调研、座谈,听取两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以及我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界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调研报告,不仅给立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市制定支持低空经济的系列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条例》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法规,围绕低空飞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这部全文6800多字的法规16次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协同”。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市政府统筹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发展空中通勤等空中交通新业态等新举措,全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空域资源申请繁琐、政府部门职责不清、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瓶颈,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新兴产业实力雄厚,头部企业云集。包括《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在内,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快新兴领域立法步伐。比如,去年3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支持医疗机构运用基因诊断技术、细化拓展临床试验用药制度,为创新药上市建立便捷通道。这些先行立法,在促进深圳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家相关领域立法探索经验。

亮点3

“小快灵”立法 解决民生大难题

城中村是深圳重要的低成本生活区,也是最多元、包容且具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城中村房东水电燃气乱加价的行为引发社会关注。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深圳市城中村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及燃气收费管理若干规定》,对房东等代收费人未按政府定价和使用人实际使用数量收取水、电、燃气费用的设立了罚则。

《若干规定》仅一共十六条采用 “小快灵、小切口”的立法形式,内容精、措施实,很好地保护水、电、燃气使用人合法权益,维护水、电、燃气市场秩序。在立法的保障之下,我市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全市水电燃气加价行为治理公告,并展开执法行动。截至去年底已作出行政处罚2500多宗。

民之所盼,法之所向。一年来,包括《若干规定》在内,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民生热点展开多部立法工作。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路边摊”解禁,并允许符合规范的店家外摆,不仅有利于恢复城市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更回应了民生诉求,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和包容性。《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式消费、预付款“跑路”等消费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性制度和措施,更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益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老年人购买保健类产品有权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平台自动续费方式不得默认勾选,禁止经营者“刷好评”“刷流量”,盲盒商品要公示抽取概率等新举措受到好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燃气管理条例》要求新建住宅管道燃气须安装自动切断装置,管道燃气一年至少要入户检查一次,通过“技防”“人防”等手段织就燃气安全防护网。

亮点4

以执法检查“利剑” 护佑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执法检查是还原法律刚性本色、推动“法之必行”的利器。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对《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三部备受关注的深圳首创式法规进行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除了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定点考察等“常规动作”外,还采取了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网络调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更好发现深层次问题,形成有价值的执法检查报告,转交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并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办理情况持续跟踪。

有力有效的执法检查,变监督压力为改进工作的动力,推动了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根据执法检查报告建议,我市个人破产各项配套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当中,创造更好条件让创业失败者有机会从头再来;前海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定位,在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领域持续推出改革举措;深圳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执法检查发现的一些无障碍坡道过陡、公共场所缺乏低位服务台、盲道不连续等状况得到整改,大大方便了有需要的人。

如同人的身体需要定时体检一样,立法也需要“体检”,方能保持法治肌体健康。除了执法检查之外,市人大常委会去年还对《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两部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对法规的制度设计、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真正落地生威。

亮点5

以高质量调研成果 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 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组成调研组深入企业、社区、基层一线,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行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兴则经济兴,想要“稳增长”,先要“稳企业”。调研组先后深入300多家重点企业调研,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起召开调研座谈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立法如何助低空经济“高飞”?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深港合作新格局……围绕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12个专题30多项具体课题,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的基础上,仔细梳理收集到的数百条意见建议,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多项调研成果已由“纸上”落到“地上”,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比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低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中的建立低空协同管理机制、统筹开展低空空域规划、设立飞行服务保障机构、培育空中特色应用场景等建议就写进了前不久刚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的相关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开通人大代表网上社区联络站民意速办平台,实现民情民意的精准派发和高效处置,推动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解决,赢得市民点赞。

亮点6

以“钉钉子”精神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第一批来深建设者逐渐老去和随迁老人的持续增多,年轻的深圳开始面临“老”问题。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和《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打出法治引领、监督问效、代表助力、市区联动等工作“组合拳”。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发力”,召开全市人大持续推动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各区各企业交流养老服务新探索、新路径;围绕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服务等情况开展视察调研、代表问政会;将促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作为今年人大常委会重点建议……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深圳养老服务加速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

社康中心是群众健康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公共卫生的基层堡垒。围绕社康中心存在的诊疗用房紧张、全科人才欠缺等诸多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将加强我市社康中心建设和管理作为重点建议,并成立专项监督小组推动建议落实。 经过持续的推动,深圳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16家,超过九成的市民10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万人全科医生人数由三年前的4人提高到5.5人,增幅超过37%,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民生难点问题在推动过程中往往不能短时间完成,且随着时间推移,容易产生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尤其需要强调工作的连续性、持续性,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一直“钉”到出成效。

亮点7

新设10多个 人大代表产业联系点

深圳有2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他们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更好支持、保障代表履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工作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愈发充实,让代表履职有平台、有底气、有动力。

——探索设立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为“专业代表”履职搭建了“专业平台”。去年新设的市人大代表行业和产业联系点就有13个之多,联系点总数达到17个,涵盖金融、会展、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10大重点产业,以及律师、半导体、港口物流等3个重点行业,实现重点行业和产业广泛覆盖,构成既有广泛性又具代表性,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展人大代表大讲堂活动,组织代表中的专家学者、行业人才当“讲师”,在全市10个区的企业、园区、社区等基层一线巡回开讲,形成“调研+讲座+交流”的模式,成为传播人大声音、展示代表风采和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平台。

——举办人大代表活动月,7000多人次各级人大代表下基层、访企业、进社区,开展专题调研视察500多场,代表议事会100多场,推动解决群众难题1100多件。

——首次评出20个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展示先行示范区人大代表履职成效和风采,激励代表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开展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评选,对群众关注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并召开专题问政会,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解决型”转变,让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切实转变为推动工作、惠及民生的“金果子”,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圳实践。

数说成绩

1. 全年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9次,审议法规、决定29件,通过20件。接收并审查规范性文件23件。

2. 全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8项,开展计划预算审查监督13项、专项视察26项、执法检查3项、专题询问2次、专题调研8项。

3. 开展立法后评估2项,依法作出重大事项决定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8人次,督办代表议案建议846件。

4. 全年共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38次,传达学习贯彻“第一议题”79个,举办党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16次。

5.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2篇,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6. 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座谈、大起底”行动,每位市人大常委会领导深入70多家企业、行业协会、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推动解决实际问题213个。

7. 举办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3期、人大代表大讲堂13场,切实提高代表政治意识和履职水平。

8. 全面开展新一轮机关法规制度修订工作,共计完成修订、补充、完善法规制度123项。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