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访谈 | 梅连生:给“个性化教育”创造一个空间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3-12-18 10:5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创建为明教育深圳学区、统筹整体建设,先后执掌为明学校南山校区、宝安校区,在深圳担任校长的20多年时间,为明教育深圳学区总校长、为明学校宝安校区校长梅连生带领团队一手缔造了为明教育在深圳的办学奇迹,把一家民办学校办成了备受社会尊敬的教育品牌。

虽然离开公办教育体系半生,但梅连生身上始终透着一股学者气质,保持着深度教研的学术自觉。他说,自己一直坚持“务实与创新”,追求卓越,期待在学校里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为二百年后的中国留下一批好学校

1999年,为明教育集团的前身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刚刚在北京成立。此时,身为河北省一所省重点中学校长的梅连生,带着“唐山市十佳教师”、“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的光环,在外界惊诧的目光中辞职赴京,加入了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2000年12月受公司委派南下深圳,参与创建该集团在国内的第一所学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现更名为:深圳市南山为明学校)。2001年在爱人的支持下,举家南迁,彻底在深圳扎下了根。

提及当年的辞职缘由,梅连生说要追溯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在河北读书时,为了改变人生命运,他每天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生活,哪怕是学业优异的他也是一想到学习就犯怵。从教后,他一直在追求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努力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但却在实践中遇到了短时间无法突破的改革瓶颈。特别是当了校长以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高考分数作为评价学校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为了取得高分数而牺牲孩子成长幸福的做法让他一度很苦恼。恰在这个时候,教育改革前沿地区已经在全面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的民办教育也应运而生,他看到了自己追求个性化教育的曙光,便生出了到外面去看一看的想法。

2000年5月,一所传承北大精神的新学校在南山落成;2004年梅连生正式出任校长。回忆起创校初期的时光,他满是感慨:“学校建立了‘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创校团队始终谨记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对学校‘继承北大传统,创建一流名校’的嘱托,推动学校迅速发展成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深圳K12基础教育办学典范。”

为推进跨区域教育均衡实践,发挥南山为明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引领作用,2018年,为明教育集团开办深圳第二所学校“深圳市宝安区为明双语实验学校”,并成立了由南山校区和宝安校区组成的为明教育深圳学区。梅连生认为,深圳学区的成立发挥了学区校长的统筹优势,实现了两校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资源的流动共享,特别是为明学校的文化传承和管理经验的复制。为此,两校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教师发展联合培训、教学备考联合教研、招生招聘联合协同,努力在深圳走出民办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朝着为明教育集团的办学目标“为二百年后的中国留下一批好学校”努力。

做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

从1994年担任学校一把手至今30年,梅连生始终坚持“每一个孩子都独特,每一个孩子都卓越”的教育理念,一直推崇“做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里找到自己。”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育现代化到国际化、从教育信息化到数字化、从教育均衡化到教育公平——一路从追寻理想教育到创办理想学校,来到深圳的梅连生见证了深圳教育升级蝶变,也参与其中,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深圳教育人。

深圳第一站,南山。恰逢2001年南山获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该轮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从传统教育上的“双基”目标提升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梅连生感觉自己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学校创建伊始,投身于以科学学科为代表的课程融合实践、以自主发展教育为抓手的全员育人实践之中,为素质教育探索新路;2009年,为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他又带领团队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释放的自主空间,研发“领袖素质课程体系”,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创新与探索中,梅连生欣喜于深圳在教育作为上的不拘一格、敢闯敢试,“深圳从未停止先行先试的步伐,随着教育从信息化走向数字化,‘智慧教育’带动了教学场景、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师发展、学生评价等连锁变化,这些最终都为实现‘个性化教育’奠定了基础,从而让我们能够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加之,双减时代‘数字化+教育’的全面落地,从技术和逻辑指向上,加速了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教育正义的实现进程。”

办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型学校

“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在位于宝安校区的校长办公室里,“高瞻远瞩”四个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被挂在最醒目的位置,每每伏案工作之后的抬头,梅连生都能一眼看到它,“生有涯,学无涯,教育发展势不可当,作为教育人一定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梅连生说,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视野和格局,参与最顶尖的国际教育竞争,提升国际教育的办学水平,培养中外兼容的国际化人才是一座城市对未来教育的一份信心和雄心。为此,“国际化中国学校”未来将成为实施国际化教育的载体、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也是一所民办学校打造深圳优质教育品牌的必然选择。

梅连生提出,首先,“国际化中国学校”能更好地实施国际化教育。它并非传统意义的国际学校,而是特色优质的创新型学校:既能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体系,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又能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的国际素养和4C能力。它是通过教育观念、课程实施、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创新,辅以现代技术手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目的的创新型学校。

“发展国际化教育需要学校做到极限变革。”梅连生坦诚这一目标也并不轻松,因为,推动学校真正实现从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的国际化到教育水平国际化的跨越,需要对学校做系统的整体“极限变革”,推动学校转型为“社会的实验室”、教师转型为“导师、合伙人”、学生转型为“自己就是实验者”——在这一模式下,学子所具有的学习能力,足以支撑他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在国内高考、海外留学等多元发展路径面前,自由做出符合个人需求的最优选择。而这正是家长和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学习和成长的“自由”。

新的教育生态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新的教育生态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从教育的需求看,追求教育公平,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显著特征;追求个性化教育,强化以人为本,人人获得专业化提升,是推进教育生态改变的重要因素。”

梅连生曾收到不少家长来信,其中一位深圳父亲渴求“一所可以自由选择,不失中国文化,不摒弃西方教育;学业有成后能适应海外留学深造,也能立足中国崛起;能开发学生特长,能培养社会能力,且注重身心健康,让孩子开心快乐成长的学校。”来自社会层面的需求时刻提醒着他,教育需要变革。

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梅连生带领为明深圳学区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展开创新实践。如今,他更定下了明确目标,“让学区的每所学校都成为‘家长放心、老师舒心、学生开心’的学校,用精品小学、优质初中、多元高中和特色国际的高端办学品质回报深圳人民的厚爱,承担新时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和的社会责任。”

作为为明模式升级版,梅连生在接掌宝安校区后,大胆引入国际前沿教育模式,在南山校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在这里构建了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社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伙人,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性、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选择特色课程,根据能力水平选择学习进度,根据性格特点选择学习伙伴,根据理想追求选择适合的学校。

“学校要能够让学生每天‘身心舒展地生活着、言无畏惧地尝试着、充满幻想地期待着’;让教师找到‘教师职业的自豪感、事业发展的成就感、生活品质的满足感’;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放心。”带着困惑南下寻找“答案”,在人生一甲子之际,梅连生让理想走进现实,亲手打造出曾经无数次梦想的学校教育形态。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