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鲤鱼门的雾》:雾起雾散间无限的乡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3-12-02 14: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由浪人剧场(香港)出品的话剧《鲤鱼门的雾》将于12月2日、3日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剧院小剧院连续演出2场。本项目由深圳聚橙剧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据悉,话剧《鲤鱼门的雾》于2010香港首演、2012北京青年戏剧节重演、2014年首届城市戏剧节三度公演、2016年阿根廷国际表演艺术节四度公演。

一个在海边长大的渔民子弟重回故里,发现物是人非,故人如雾中的水滴扑打在脸上,黏着皮肤,撕扯着记忆——剧本改编自香港作家舒巷城的短篇小说《鲤鱼门的雾》,这位活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作家并非鼎鼎大名,但专注于写作老香港的人与事、穷人家的爱与关怀,为许多人留下了宝贵的本土记忆,包括该剧导演。作家巷城先生像一位闲暇的智者,从容地在生活中找出最令他动容的人、物、影像、声音甚至是灵魂,《鲤鱼门的雾》是他的代表作。

舞美是该剧最具想象力的部分,通过一块一次性塑料桌布的浮动与折叠,呈现雾的意境,同时也表现海,养人也杀人的巨浪,再把光投影到布上,亦可作为闪回记忆的载体。设计者说,这块塑料桌布是2006年在香港首演时留下的,如今超市里能买到的材料都太厚,不透光,做不出雾的轻盈。

小说原著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50年代,超过了所有主创的年纪,但这些年轻人并不故弄玄虚,而是直接调动各自的生命经验感受剧本。女演员在元朗长大,曾跟一位老太太学过客家话。男演员从小受爱听粤剧的老爸的熏陶,时常回想过去。

戏剧家林克欢博士评论说:“舞台上,潮涨潮落,雾起雾散,承载着舒巷城无限眷恋的乡土情怀。筲箕湾的浪,鲤鱼门的雾,逐浪翻飞的海鸥,水上人家的小艇和咸水歌……牵动着历史过来人的心诸。尽管编导者运用了多种舞台手段——人偶同台,捡场人与角色同台竞技、配合无间,物件(轮船、小艇模型)的单独表演……整台满出却显得平实、明快、深厚,其关键就在原着深厚的情感底蕴与舞台主人翁——梁大贵的精心形塑。”

林克欢博士同时肯定了该剧编导、制作设计谭孔文。谭孔文是少数几位长期关注本土文学创作的编导者之一,多次将本土作家的作品搬上舞台,包括:刘以鬯的《对倒》、舒巷城的《鲤鱼门的雾》、董启章的《体育时期》等。林克欢博士说:“我在香港、北京先后两次观看了《鲤鱼门的雾》的现场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满台轻盈飘荡的白色薄塑料胶布,时而化为海浪,时而翻动成雾,将沉入历史深处的香港历史,重新舒展/建构在观众面前。历史翻过的一页无法再来,舞台却可以重新书写。”

(图片由演出方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