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南山讲述书写与阅读“大学故事”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姜小彤
2023-11-28 09: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第二十四届深圳读书月临近尾声,南山区分会场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读书分享会。11月26日下午,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在深圳湾万象城前檐书店带来一场题为“大学故事的书写与阅读”的主题讲座,分享对“大学”这一人类社会重要组织形式的思考和体察。

本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辉出席了活动。

从“故事”入手来谈论“大学”

分享会上,陈平原从“戴校徽”的小故事切入,讲述不同时代大学生对于校徽的不同重视程度,引发观众思考大学存在的价值。

陈平原已在大学教书将近四十多年,除了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研究,还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发展出一个重要领域——大学研究。1996年前后,北京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在北大教书的陈平原,开始关注大学曾经获得的光荣、曾经有过的失落和遗憾,自此之后不断思考、推敲、反省作为一种学术制度与文化的“大学”及“中文系”。

对于陈平原而言,研究大学历史不是纯理论的,而是需要“讲故事”。“真正好的校史教育不是校长在大会上讲,也不是班主任在小会上讲,而是大学宿舍熄灯以后,同学们躺在那里讲,由此形成了关于大学传统以及精神的一系列传承。”陈平原说道。

五本书再现历史细节与教育追求

陈平原关于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北大出版社的“大学五书”和不同出版社刊行的“中文四集”,即5本书谈大学,4本书谈中文系。文体上大都是文化评论、学术随笔、散文小品,可读性较强。

活动现场,陈平原在“大学五书”和“中文四集”中选出《老北大的故事》《怀想中大》《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花开叶落中文系》《文学如何教育》五本书籍,从大学史、中文系、文学教育三个角度,带来兼及历史与细节、史实与理论、回忆与阐释等话题的深度剖析。

《怀想中大》的写作缘于陈平原的中大导师吴宏聪先生的一句话——“你要记得自己是从康乐园走出去的,将来有机会,也为中大写一本书”。这本书承载着陈平原近四十年的随忆和对母校的怀想,成为他向母校中山大学即将到来的中大百年献礼之作。

《花开叶落中文系》是陈平原撰写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关注文学教育的《文学如何教育——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涵盖十个专题,包括人文学思想下的大学,大学的诗意,大学校园的生活,中文系的课程设计,文学史的教育,以及中小学的教育和读书的方法等等。

追忆昔日大学学缘

陈平原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学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无论是对母校还是工作几十年的北大,陈平原都有着深厚情谊。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就文学历史、大学发展、北大学者精神等话题进行提问,陈平原通过深入而生动的解答,使听众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让读者受益匪浅,也激发了大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热爱。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姜小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