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 教授跟车一天 引起连锁反应

袁晓江
2023-05-24 07:27
摘要

《深圳特区报》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全国的前沿。从此我与特区报结下了深深的理论缘,近30年来,我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过大大小小30多篇理论文章。

我是1993年从湖南省委党校调深圳工作,长期从事理论工作。来深圳后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火热的实践为我理论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深圳特区报》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全国的前沿。从此我与特区报结下了深深的理论缘,近30年来,我在《深圳特区报》发表过大大小小30多篇理论文章。

《深圳特区报》让我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火热的实践产生前沿的理论,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40多年来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使深圳成为最有活力最有特色的城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区精神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三句话三个“敢”字,说明“敢”是特区精神的核心要义。《深圳特区报》发表过我多篇研究经济特区的文章,如《经济特区的深圳模式与深圳经验》《以新时代深圳精神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我把深圳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总结为两个字“闯”和“创”,对深圳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和高度提炼,既有利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又有利于其他地方借鉴。

《深圳特区报》让我更加深入地研究深圳。理论来自实践并指导实践。《深圳特区报》这个理论平台让我更多地思考理论问题,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成了我经常性的工作。2022年初我对总部在深圳的“货拉拉”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跟着一位司机跑了一天。我通过调研提出增加司机们的收入、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创新互联网平台经济党建等建议。深圳特区报记者杨丽萍很敏锐地发现这次调研的意义和价值,写了《教授跟车一天》,先后在读特、《深圳特区报》发表,一下引起了连锁反应,深圳发布、深圳互联网党建、深讲团等纷纷转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当时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也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这个调研有较大反响,主要因为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引起大家共鸣,而《深圳特区报》起了重要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深圳特区报》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注重实践性和时效性是深圳特区理论研究的特点,与我的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非常吻合。《深圳特区报》发表了我多篇这方面的文章,如《深圳未来改革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关系》《制定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清单”》《切实解决企业退出市场难的问题》。企业注销难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我做了大量调研,作为政协提案提出,被深圳市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在市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注销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深圳特区报》秉承了特区精神,理论研究敢于突破和创新,因此站在理论研究的前沿。我与特区报的理论缘,让我更加关注深圳改革开放前沿的理论研究,并通过《深圳特区报》这个平台结识了理论界许多朋友和热爱理论的读者,这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作者:袁晓江:深圳市委党校教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整理)

(原标题《教授跟车一天 引起连锁反应》)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袁晓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