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为?听北大陈平原讲述“人文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育与成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3-04-22 11:24
收录于专题:2023世界读书日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于深圳前檐书店举办“合世界·共阅读”读书分享会,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到场并作主题分享。活动吸引中欧校友及各界人士参加。

阅读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已成为现代人自我成长以及下一代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但,读书何为?如今,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在分享会上,陈平原教授以“人文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育与成长”为题,分享了他近三十年来对人文学与社会等问题的丰富思考,阐述了他关于个人成长与文学教育的观点和看法。

在个人成长方面,陈平原教授以自身成长经验为例,讲述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他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让很多家长充满了焦虑,他反对将所有成功都归于家世,应该主张个人奋斗,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其次,他提到要拒绝“出名要早”的渲染,人生拼搏是常态,只要外在环境不太恶劣,努力总会有回报。他认为时下的青少年要有更粗粝的灵魂,成长道路上,须学会直面惨淡的人生,艰难玉成的说法仍很有道理。在教育方式上,他发现很多人以为国外流行的都是鼓励式教育,但实际上,在外国的精英学校,同样流行严格训练,因此他认为不要误解外国的教育方式。

在文学教育方面,陈平原教授认为读书不应太讲功利,过于讲求“立竿见影”,研习文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想象力、审美趣味及同情心,好的文学作品对于人心、人性、人情具有陶冶及启迪作用,他举例,在疫情期间的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就发挥了它的疗救功能,培养了许多人的体贴与同情。在某种意义上,文学拥有直抵人心的能力,可以帮助你穿透语言的魔障及历史的迷雾,有能力自由自在读书是一种福气。但他也认为热爱文学,也要理解文学的局限性,他指出,文学只是众多学科之一,文学不等于整个生活。最后他也建议大家不要热衷于“蹭热点”,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都应对时尚话题保有警惕,不被当下潮流所裹挟,坚持独立思考非常重要。

在活动现场,到场来宾还就增强文化自信、如何平衡东西方文化冲突、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等问题与陈平原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在分享活动开始前,中欧深圳校区还举办了“共读一小时”读书挑战活动,在一小时的规定时间内,30多名参与者需要远离电子产品,阅读陈平原教授著作《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最终共有超过20名参与者完成挑战,获赠陈平原教授签名著作一本。

“合世界·共阅读”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于2018年开始推出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旨在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来宾以书会友,与名家大咖面对面交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人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合世界·共阅读|听北大陈平原讲述“人文视野下的文学阅读、教育与成长”》)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