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定增受阻 一地产巨头摊上事了

见习记者 熊子恒
2016-05-26 16:14
摘要

多家上市公司定增预案夭折,地产巨头企业绿地控股去年12月制定的非公开股票发行预案在推进中也遇到了问题。

因股票市场波动太大、募投项目难以推进、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调查、行业政策或审核政策发生变化等原因,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家公司宣布终止非公开发行,主动“叫停”的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100多亿元。多家上市公司定增预案夭折,地产巨头企业绿地控股去年12月制定的非公开股票发行预案在推进中也遇到了问题。

放弃金融产业布局

25日晚间,绿地控股公告称,结合近期国内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公司拟对原定增预案中“发行价格与定价原则”、“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数额及用途”进行调整。

具体来看,定增数额被砍掉近一半。募集资金总额上限拟由301.5亿元下调至157亿元,发行价格拟由原14.51元/股调整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90%”,发行定价基准日由2015年12月9日调整为发行期首日,调整后的发行数量为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

截至25日收盘,绿地控股股价报11.31元,已经在原定增价之下,相较原定增预案发出时下跌了35%。

募投项目方面,公司原方案中拟投入募集资金110亿元用于房地产投资项目,101.5亿元用于金融投资项目,9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经调整后,上述房地产投资项目保持不变,仍拟投入110亿元,偿还银行贷款拟投入资金下调至47亿元,金融投资项目不再保留。 

这意味着绿地在投资基金、互联网创新金融、融资租赁、信托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暂时搁浅。

投行机构下调评级

事实上,绿地控股自身麻烦不断,企业居高不下的负债也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迅速扩大规模,绿地控股大量举债。2012年至2015年,绿地控股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7.14%、88.76%、87.97%及88.04%,持续维持高位。业内人士担忧,如果融资渠道受阻,对公司后续经营会产生较大冲击。

5月24日,穆迪宣布下调绿地控股及其子公司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发行人评级,分别从Baa3降至Ba1、从Ba1降至Ba2,并授予绿地控股Ba1的公司家族评级。穆迪认为,绿地债务杠杆率较高,且财务指标疲弱的现状。预计未来12-18个月上述情况会持续下去,并使其评级处于Ba区间。

这并不是绿地第一次遭遇降级,其他评级机构和投行也不看好绿地。

由于云峰集团私募债违约波及绿地信誉,5月20日,联合资信将绿地控股集团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A降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并将“15绿地MTN001”的信用等级由AAA调降为AA+。

瑞银证券在4月份也发布研报称,维持公司2016—2017年EPS为0.77元、0.89元,当前股价对应2016PE16倍,远高于瑞银覆盖A股加权2016年PE11.5倍的水平。目标价基于2016年13倍PE得出。公司净负债率过高,估值偏高,维持“卖出”评级,维持10.09元目标价。

编辑 刘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