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 | 特区携老区 融湾加速跑 “一粒钟”的“双向奔赴”
深圳特区报 记者 陈行/文 杨少昆/图
2023-11-01 14: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9月,广东汕尾迎来“双高铁时代”。备受瞩目的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最高时速达350公里,将广州至汕尾的路程由2小时压缩到1小时以内。就在汕尾站一公里开外,一组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的白色裙楼也链接起广州和汕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省城优质品牌资源技术向曾属医疗“洼地”的海陆丰“平移”,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深汕中心医院”)为支点,“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为革命老区振兴拓开新局。

广汕高铁旁,家门口的放心“医”靠

深汕中心医院是由深圳出资16亿元援建的重点民生项目,自2021年启动正式运营以来,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高水平区域医院。近日,记者在“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中了解到,汕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跑”正在进行时。

“我们医院设计床位是800张,现在每天收治住院病人近千人。”深汕中心医院执行院长郑亿庆介绍,目前其日门诊量突破25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到95%以上。为满足汕尾人民在家门口看病的需求,深汕中心医院正加紧建设二期、三期项目,完工后,医院床位将增至3000张以上,实现全面信息化、智慧化管理,促进高质量医疗服务持续下沉。

据郑亿庆观察,以前自己在广州工作时,总会碰到许多从海陆丰来的患者;深汕中心医院落地后,反而能够看见大量从外地专程奔赴汕尾的病人。深汕中心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急危重症患者收治量均位于汕尾市第一。“就和在广州、深圳的医院一样。”李先生告诉记者,深汕中心医院已是自己的就医首选,这里办事流程简明高效,农村医保使用起来也非常便利。

“护士轻声细语的态度,让人有很好的就医体验。”陪伴母亲前来康复治疗的张女士感受到,深汕中心医院是一个真正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医院。“可以说有口皆碑。”自海丰前来体检的吕女士也表示,颇为信赖这里的医生专业度和工作人员素质。深汕中心医院配备有深圳安保单位、秒呼自助轮椅、多功能自助一体机等,做到家门口有“医”靠。

深汕中心医院还拥有粤东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汕尾首台3.0T核磁共振(MRI)、256排超高端螺旋CT、64排双源螺旋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等高端设备,以及CT-DSA杂交手术室等先进设施。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院长宋尔卫为首的“逸仙”专家教授团队常驻,该院多项医疗技术创区域首例。

据悉,深汕中心医院从院本部“平移”7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建有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急救中心。以肿瘤和心脑疾病疑难杂症的诊治为特色,其创立国家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该院当前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未来将突出优势学科群特色,推动打造多学科协作(MDT)制度。

“邋遢”小山村的“绿色”新蝶变

由此出发,汕尾正在逐步成为医疗“富矿”。记者了解到,其还拥有“红色经典、蓝色滨海、绿色生态、古色名胜、特色旅游”五色景观资源文旅产业“富矿”。所谓“绿”,指的是汕尾莲花山脉翠绿相间,绵延数百公里,该市现有林地面积23.17万公顷,森林面积2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9%。

在汕尾市陆河县欧田村硁仔里自然村,由汕尾市陆河县、深圳市坪山区及华侨城集团联合开发打造的华侨城·螺溪谷项目是“绿”的生动写照。曾经,这里杂草丛生、虫蚁出没;如今,依照广东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部署,其以“名企+村企+合作社+农户”叠合“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驱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精准扶贫。

优质文旅项目让原本落后邋遢的小山村实现风貌蝶变和名气“出圈”。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党委副书记叶国球介绍,当地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硁湾公司,土地经营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户户是股民,年年有分红”。村民们通过分红、租赁、就业、用工、经营、销售等方式,从该项目中获得附带经济收入。

这是一处充满客家风情的乡村旅游打卡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华侨城·螺溪谷于2017年开工建设,2018年6月竣工并投入运营,总占地面积约570亩,总投资金额约1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已完成第一期投资7000多万元,打造出欧田书舍、农礼铺子、青梅酒吧、粤书吧、红色文化馆、客家民宿、微风食客、梦想田园、生态农场、度假山居、客家围屋等十余个特色文旅体验空间。

汕尾市陆河县陆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邓远飚提到,该村常住人口较之于项目开展前增长约30%,许多在外务工的本村年轻人回到故乡,最了解这片土地的人最有动力发挥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村民通过再就业培训入职景区参与运营管理,长期在岗的有20多人,旅游高峰期则超过40人,负责果蔬种植、除草、保洁等职务。同时,借助华侨城线上线下营销平台,本地农产品和特色产品每年销售额可至200多万元。

“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

让汕尾骄傲自豪的改革举措,还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广东省市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的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凤敏告诉记者,从这项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改革成果2021年8月16日全新启用以来,自己就在这里工作。她看见,汕尾生活品质、营商环境及政务服务质量持续向好,人民办事情效率高,幸福感便会强,连老人家都树立起秩序化的“预约意识”。

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是一个“百事通”场所。164个政务办事窗口衔接起74个市和城区部门3179个政务服务事项(46个市直部门2011个服务事项以及28个城区部门1168个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担当前台,各进驻部门派员提供现场后台审批服务,通过“汕尾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等业务系统,前台与后台业务数据实时流转,以“受审分离、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

其中,一楼为自然人高频事项服务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61个窗口(公安、人社、医保),占总业务量60%以上,更便利老年人“少跑腿”;二楼为市城区政务服务专区,设置52个窗口(税务、民政/婚姻登记、综合业务、统一发证);三楼为法人事项及自然人综合服务区,设置51个窗口(银行公积金业务、不动产、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帮办代办,跨省通办、司法公证处、综合业务、统一发证)。

据介绍,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日均人流量1560人次,受理量逾49万件,发证总量超14万件,平均等待、受理、审批时间压缩至2.82分钟、5.79分钟、1.45天,相较珠三角城市效率大大提高。该中心还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包含24小时自助取件柜。群众办理完业务后,在规定时间内可凭身份证、粤居码、粤省事码等窗口取件、邮寄取件,或者随时“拜托”自助取件柜。

记者来到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时,志愿者正在为老年人悉心讲解办事流程。据了解,这里包括公安业务自助受理机(身份证自助受理机、微车管所等)、政务服务一体机等。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还设有自助充电桩,提供自助打印和免费复印,并配置母婴室、残疾人专用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以及便民轮椅、便民雨伞、老人助听器等场所和设备。

为激活营商环境“动力源”,该中心设置“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区”,以“专班+团队+平台”运作模式,围绕4个审批流程涉及86个审批事项的全流程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咨询辅导、材料报送、协调催办、跟踪反馈、结果交付等6大类服务。依托“一网通办”“粤商通”等平台,其推动实现企业开办“四章一窗通取”,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天,19个行业960个大类经营项目设立登记实现智能审批。

在“政务服务特色专窗办”环节,该中心打造商标注册服务专业办,自此商标注册业务无须前往广深办理,不出汕尾即可享受专业高效的商标注册服务。汕尾不动产登记也实现100%网上办理、1个工作日办结。群众在办理不动产权过户的同时,还可以办理水、电、燃气同步转移。“水电气网”一次办体系,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次办结”模式。

汕尾在全省率先创建“无证明城市”,大力推行“无证办理”、“无纸化办公”。通过业务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共享,其以群众授权、系统调用的方式,实时调取电子证照代替实体证照作为申办材料。目前,汕尾全市共195个部门、496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与电子证照关联度排名全省第一。

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即来即办”审批服务为一大亮点。其每月、每季度对各进驻单位进行综合效能情况通报,督促它们“立行立改”。该中心致力于确保前来办事的群众和企业不白跑、不空跑,缓解大家“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无处办事”的难题。并且,开设“办不成事”帮办岗,以绿色通道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全程“一对一”服务。

这也是一个“跨城通”的场所,将特区服务窗口搬到汕尾家门口。据介绍,汕尾坚持对标学习深圳优秀经验做法,借助已上线的“大湾区·视频办”异地收件平台,通过远程交互方式,把虚拟服务转化实现为同线下服务窗口一样的“面对面”“一对一”“在身边”专属服务,推动深汕两地政务服务事项逐步实现无差别办理。

“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这句贴在该中心的标语,彰显汕尾承接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所释放的决心。记者了解到,依托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机制,该中心正探索政务服务“深汕零距离”渠道,已实现384个深圳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汕尾办理、1048个汕尾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深圳办理。

“飞地”模式飞出“一条心”通路

十年前,深圳开始对口帮扶汕尾。十年后,两市实现“一粒钟”的“双向奔赴”和“一条心”的互利共赢,正全面深化双方在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数字乡村、海洋经济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和融合发展。汕尾制造业加速升级,在探索“深圳总部+汕尾基地”模式的过程中,其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集中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飞地产业园建设。

当前,深圳与汕尾产业共建已形成“1+4”产业园区格局。截至6月底,汕尾“1+4”产业园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29个,计划总投资1800多亿元,其中有180个来源于深圳。汕尾还在深圳南山建立“反向飞地”——汕尾创新岛,推动两地创新与产业的加快转化。深汕合作拓展区作为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衔接,正在推动深汕合作的强大势能外溢至整个汕尾。

2023年上半年,汕尾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省第一。融入广深地区“一小时交通圈”后,汕尾如何持续发力,将“高铁效应”转换为“发展引擎”?如何更好地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和全省构建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如何把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大历史机遇?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深圳经济特区如何携手汕尾革命老区,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样板?目光聚焦,深汕携手的故事还在继续。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陈晨

(作者:记者 陈行/文 杨少昆/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