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选粹 | 以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段哲哲 焦嘉欣
2023-09-26 09:45

提 要

深圳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在于,以满足公民需求为导向,基于“技术-制度-行动者”的运作框架,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耦合,促进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目标与行动协调一致,以强大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未来深圳需要站在整体性治理的全局视角,持续强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积极推动各方行动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纵深发展。

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巨大,经济地理空间宽广,社会阶层结构、利益结构和需求结构日趋分化,对超大城市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政策“试验田”,在社会治理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基于“技术-制度-行动者”整体性治理的运作框架,社会“智治”取得突破进展,市域精准治理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模式突破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日臻完善,也为其他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深圳样本”。

“技术-制度-行动者”:深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一)深圳城市社会治理中的技术治理:互联网+基层治理

作为改革前沿,深圳市较早地意识到互联网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率先开展“互联网+”探索,将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加快信息数据共融。深圳坚持信息化、集约化、共享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企、百米光接入”。打造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建设统一化信息化应用体系。搭建一库两网多系统平台,建设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业务信息库,链接政民信息,构建社会管理工作网和社区家园网,实现矛盾纠纷在线处理。同时打通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国家、省市级数据同步流转、互联互通。

互联网+基层政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在线化。各区积极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增强实体大厅服务能力,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2017年首次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进驻,1618个事项全部进驻各级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搭建多个全市性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实现基层网上办事和信息系统应用全覆盖。通过再造业务流程,持续提供高效便民服务,积极整合优化服务事项内容及办理程序。

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探索社区多元共治。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入党的建设中,打造“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建设多功能的综合性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家园网,构建以12349热线为基础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平台,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业服务模式,开辟互联网政务和社区事务线上渠道,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提供智慧服务,以新模式促进社区多元共治。

互联网+基层网格治理,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深圳根据“属地管理、街巷定界、规模 适度、无缝衔接、动态调整”的原则,构建“一张网”网格体系。完善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事件类信息的闭环处理系统,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一体化平台,使信息化管理贯穿事件处理的全过程。

(二)深圳城市社会治理中的制度设计:综治中心

深圳市综合治理中心通过功能性整合,积极探索“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综治新模式,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智慧平台、以综治信息化处理为媒介、以网格化为基础构建立体治安防控工程,推动各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极大地提高了深圳市社会治理的效率。

基础搭建扎实。一方面,硬件配备到位,各区各街道综治中心均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建设有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联勤指挥室“三室一厅”功能场所硬件,并依托区网格办设有监控研判室和综治联勤指挥室。另一方面,人员配备充足,通过聘请工作人员,区部门派驻社工,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专业工作人员开展综治工作。

工作机制规范。一方面,上下打通四级工作体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综治中心皆完成软硬件建设,为系统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平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社会治理的实务专家能手,锻造了四级综治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左右贯通部门协同对接,各区和街道以综治中心为平台,调动多个职能部门开展联动,实现贯通左右、对接信息和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筑牢基层治理之基。一是平安建设筑牢城市安全防线,依托“雪亮工程”和视频门禁工程,形成覆盖全域的公共安全监控网络,发挥公安部门治安巡防主力作用,以及平安志愿者、社区平安联合会、楼栋长联合会等群众队伍力量,全力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二是网格管理助推城市精细治理,将基础网格同时叠加应急、公安、水务等多个专业网格,街道、社区压实打造3支力量(基本力量、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做强2支队伍(采集队伍、整治队伍),优化网格管理水平和效率。三是智慧赋能助力基层长效治理,积极探索综治中心指挥系统平台链接交通、民生、社区治理等多个智慧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创新社会服务供给。一是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路径,引入社会组织调解协会、社工机构等社会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并承担一定社会服务职能。二是探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心理服务室为平台,加大园区、校区心理工作室建设。三是探索推进社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企业和基金会等非官方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共同助力新型社会服务供给模式。

(三)深圳城市社会治理中的行动者管理:网格员

网格员队伍作为网格管理的行动者,其建设发展与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有着直接关联,网格员队伍的有效管理能够推进基层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也为基层稳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保障。

网格员队伍招录规范化,队伍建设年轻化。首先要求网格员由具体街道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行招聘,必须符合劳务派遣四级岗位的招聘条件,所有招录的候选人均须经严格培训并且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在网格员的年龄结构上,深圳网格员的总体平均年龄与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龄相近,约60%的网格员的年龄介于16-35岁,队伍年轻化有助于保持队伍的稳定性,促进网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为队伍建设铸魂赋能。首先,借助社区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开发网格员信息采集系统,围绕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纠纷调解、专项工作推进等进行集中式学习培训,形成常态化学习制度,打造业务精专尖兵。

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一方面,通过实施星级管理、月度岗位考核等规章制度,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提升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另一方面,积极打造网格员队伍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关爱活动,着力营造“网格员大家庭”文化,提升网格员职业认同感。

基于整体性视角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深圳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在于,以满足公民需求为导向,基于“技术-制度-行动者”的运作框架,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耦合,促进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目标与行动协调一致,以强大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未来深圳需要站在整体性治理的全局视角,持续强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积极推动各方行动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纵深发展。

推动“互联网+”便民化发展,强化技术赋能。一是进一步推动基层服务便捷高效,开发群众易懂易用高效的线上应用,不断简化界面设计,优化线上办事流程,让居民会用、能用而且用得好。二是积极探索开发“一体码”管理系统,推动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三是推动社区治理智能化民主,运用互联网平台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提升制度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制度供给。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将支部建在网格上,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建设精细化,发挥基层党员的有效动员和桥梁作用。二是完善综治中心建设,加强市级统筹,强化市级综治中心在综治中心改革中的政策制定、部门协调、形势研判和总体监测作用。明确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职责和功能区分。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人才管理机制,保障行动活力。首先,规范人才招录程序,实施逢进必考,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完善考核制度,实现队伍动态化管理。其次,完善岗前、岗中培训及职业专业化发展机制,保证人才队伍思想和能力过硬。最后,探索创新正向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方式,激发人才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以识才、爱才、容才、聚才,使人才愿留下、肯担当、能干好。

推动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首先明确治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技术工具,结合线上线下方式多种途径收集、调研居民需求,积极培育社区自治组织,扩大居民共同有序有效参与基层治理的范围。同时,加快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社会力量的强大效能。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Z2022B044)阶段性成果】

(段哲哲: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嘉欣:深圳大学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

(原标题《社科成果选粹 | 以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