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 民生“绣花针”穿起群众服务“万条线”
深圳晚报记者 王涛
2023-09-13 12:3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是重要的“民生大考”。今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为切入口,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民意速办的“绣花针”串起群众诉求的“万条线”。

▲在朝面山村,工作人员向村民了解农村自建房审批问题。受访单位供图

开发推广建房申报系统

村民修建新房少跑腿

鲘门镇朝面山村村民杨先生最近遇到点麻烦事,他准备在村里修建新房,需要进行农村自建房申报和审批。按照以往的线下申报模式,他必须前往多个部门提交纸质材料,一系列流程比较繁琐,此前许多村民都在申报上遇到了“堵点”。

不过现在,杨先生不用再这样折腾了。为解决农村自建房审批难问题,深汕特别合作区围绕需求开发“一户一宅”农房建管申报系统,将所有申报流程转移到线上,并统筹相关部门,统一分发协审单位、并联审批,大大降低村民自行申报农房建设难度,同时还缩短了审批时间。

如今,“一户一宅”申报系统已面向合作区39个村(社区)推广,其中,朝面山村作为首个试点村,已在其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基层流动服务点,即使村民不会使用操作系统,现场也有志愿者帮助填写资料。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自“一户一宅”申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村民提交农房建设申报的数量逐步增加,各项审批业务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共1391户办理成功。

深汕特别合作区还大力推动“数字乡村”信息化应用,通过乡村基层治理、休闲农业、认养农业、安心溯源、专家助农等应用系统,服务村内特色景点、特色文化、农产美食等宣传,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数字化支撑。

从解决农房建设“申报难”这件事,到推广各类信息化应用,为村民生活提供数字化支撑,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听取群众诉求,优化办事流程的过程中实现了“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群众诉求服务全覆盖

便民服务延伸到家门口

不论是“一户一宅”申报系统还是“数字乡村”信息化应用,这些平台之所以能精准解决群众难题,是因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通过多渠道,广泛听取民生诉求。民意速办平台、领导信箱、政务大厅……群众的民生诉求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服务平台也覆盖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

针对诉求群体以村民为主的情况,深汕特别合作区把村组民意速办的系统末端延伸,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窗口服务整合前移,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基层流动服务点,实现便民服务延伸至家门口,推动在系统上“小事不出村”,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就近问”“就近办”。

如今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重点工程项目“遍地开花”,区信联办还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工作及重点工程,创造性地在深圳中学高中园一标段项目部、小漠重大项目征地指挥部等4个关键部位打造回应群众诉求服务特色站点,将矛盾化解触手延伸到末端。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受理民生诉求3054件,处理率100%,总体按时办结率为98.40%,无逾期未办,总体满意度为94.21%。

为更快响应民生诉求,更快解决民生问题,在短时间内将民意精准“派单”完成“速办”。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着手构建“一网统管”平台,将各类民生问题反映渠道进行整合,并建立“一个平台、一支分拨队伍、多方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实现一个平台集中管理事件处置全过程。

(原标题《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  民生“绣花针”穿起群众服务“万条线”》)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王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