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3岁生日。今年,距深圳市前身新安县的建立已有450年。为此,深图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呈现给广大深圳市民——“方志里的深圳”小程序(体验版),一款古籍智慧化开发应用,动动手指,即可回溯200多年前深圳旧志记载,深度了解当年新安县的历史风貌。
穿越时空,古代深圳是怎样一番景象?地处海滨的弹丸小邑?其实是“省会之屏藩”的沿海要区!透过屏幕,走进方志里的深圳,让我们一起触摸这座城市的历史根脉。
数字赋能,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方志被称为“一方之全史”,清嘉庆《新安县志》是记载鸦片战争前新安县即包含今深圳大部分区域、香港全境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内容的官修县志。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志里的深圳”小程序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刻本《新安县志》内容进行智慧化开发,用生动、系统的知识图谱与丰富、趣味的互动界面来重新展开厚重的典籍,让用户身临其境、沉浸式地了解古代深圳源流沿革、山水地理、官制学制、风俗物产、名人掌故、古迹艺文等知识,探寻深圳开放包容与多元融合的基因密码。
清嘉庆《新安县志》
足不出户,云上游览旧志里的深圳
——“邑虽弹丸,山海错峙,民蜒杂居,实沿海之要区也。”
进入小程序,您可以在舆图里自由探索,点击地名标签展开详情介绍,对比古今地名变化,找寻古代海防印记,领略“新安八景”等风物形胜。
——“粤为炎服,多燠而少寒,三冬无雪,四时似夏,一雨成秋。”滑动浏览月令卡片,了解古代深圳的每月气候、农产。
——“邑地滨海,民多以业渔为生,其务农者,亦能勤力作。”点击果树禽鱼等新安物产,了解虽自谓“弹丸小邑”但却是“鱼盐物产不胜仆仆数”的盐米之乡。
——“士励学术而谨仕进,其弹冠膺职者,代有贤声焉。”通过图表遍览职官志,了解官员的籍贯、任期、功名等统计数据,在官制学制与名人掌故中发现新安县崇文重教的蔚然民风。
——“兢兢业业,更足以格彼苍,而弥祸患焉”沿着时间轴了解新安县灾异、寇盗、迁复等大事件,感受历史沧桑。
还可用关键词检索定位感兴趣的内容,支持在知识图谱里发现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
“方志里的深圳”小程序是主要运用OCR技术、NLP语义模型、知识图谱等AI技术对古籍文献智慧化服务的探索与技术创新,旨在将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丰富读者阅读体验。
编辑:陈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