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深圳 生日快乐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2023-08-26 14:57

今天,

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43岁生日

提起深圳你会想到什么?

“大城市里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

“打工人的城市”

“科技之城、繁华都市、旅游景区”

“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有山有海有公园”

“蓝白配色的校服”

“加不完的班、吃不完的猪脚饭”

耀眼的“设计之都”

……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深圳”

只言片语间

可以窥见深圳的斑驳片段

但!要想全面了解它

还得俯下身去

探一探它的历史

43年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前半生;

然而

对一座城而言,仅仅只是开始……

四十余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

多的是数不清道不尽的深圳光辉岁月

很多人说

深圳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

其实不然

岁月如梭、斗转星移

深圳是如何从穷乡僻壤

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的?

得出答案并不难

只需要去那些承载岁月积淀文明的人文古迹看看

就能感受到深圳浓厚的历史古韵

1. 大鹏所城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

深圳的别称就是大鹏

深圳之所以被称为“鹏城”,是因为大鹏所城的设立时间,比明代深圳所在的新安县(后称宝安县)约早100余年,迄今约有630年的历史。

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大鹏所城,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明朝建立初期,两广地区倭寇祸患多发,为抗击倭寇,加强沿海防务,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东增设24处守御千户所,大鹏所城应运而生。

悠悠岭南韵,铮铮海防魂

走进大鹏所城,可以看到

斑驳的砖块经历多次战火和风雨沧桑

仍巍然屹立

蜿蜒曲折的小巷展现出

边防人抗击敌军的巧思


这些古建筑经历了

战火的蹂躏和岁月的侵蚀

如今,正在华丽转身

成为传统与时尚并存的网红文化街区

诉说着大鹏所城的往事与新生


2. 中英街

1898年-1997年

一条长为250米、宽不足4米的中英街

见证了中华百年沧桑巨变

中英街原是一条沙石小河

后来,河水改道、干涸

形成了一条小道

当地居民称它为“鸬鹚径”

1899年3月18日,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香港英新租界合同》为依据,中英两国在沙头角进行勘界,划为两国分别管理的“深圳沙头角镇”(今深圳市盐田区)和“新界沙头角乡”(今香港新界沙头角墟)。

以中英街上的8块界碑为界

沙头角分为了“英界”和“华界”两部分

中英街就是起源于

勘界过程中形成的中英陆地边界线

后来

由于台风侵袭,人们开始向界碑两侧迁移

搭建房屋,摆地摊、做生意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中英街”

走过了外强侵占的苦难岁月

见证了“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内

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影像以及复原场景

浓缩了中英街近百年来的发展变迁史



如今

见证百年沧桑的中英街

再度迎来历史性机遇

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在“旅游、观光、购物和爱国主义教育”

等全新定位下

正创造着新时代的灿烂辉煌



3. 袁庚祖居


从位于大鹏的祖居

到矗立在蛇口的那座塑像

这条路,袁庚走了近百年

袁庚祖居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布新社区水贝村,建于清代晚期,坐东朝西,通面阔为22.39米,通进深为24.13米,原为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



作为从大鹏水贝走出来的改革先锋人物

1979年7月8日

轰隆隆的开山炮炸响了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创办了蛇口工业区

蛇口也因此成为新中国

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方

比深圳经济特区早了一年

当时蛇口的开发、生产步履维艰

袁庚直呼: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袁庚的这句话如今仍屹立蛇口街头

这句口号响彻中国

被称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影响了千千万万人

如今

袁庚的出生地大鹏半岛与

深圳改革开放发源地蛇口遥相呼应

深圳海上世界那一尊袁庚的塑像

神采奕奕、迈步向前

袁庚雕像坐落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广场

43年间,深圳

从一座边陲小镇,跨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悠悠四十载,揉成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碎片

深圳才不是没有根的小渔村

而是有血有肉有历史的城市

今天

是深圳经济特区43岁生日

让我们再一次祝福深圳

生日快乐~

(原标题《行走深圳 生日快乐》)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田语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