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陶一桃
2023-08-22 09:15

提要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同时,深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率先探索者与实践者。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制度创新将在这里发生,更有许多率先深化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将在这里继续探索并复制至全国。许多探索与实践将会在深圳由政策变为制度安排,由制度安排成为法律法规,从而把“先行先试”变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制度力量。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作为中国最成功、最典型的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还没有哪座城市像深圳这样,以其自身的发展体现着整个国家的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创造着一种崭新的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没有哪座城市像深圳这样,以其自身的不断变革书写着社会转型的奇迹,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着新的观念、精神和理念。深圳经济特区以其不凡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图为深圳湾。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自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经济特区,就以制度变迁的先行者和“政策性经济增长极”的双重使命与双重身份,率先探索着中国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路径,贡献着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的理念、做法与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经济特区,以其自身的发展不断探索着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路径,更以其自身的成功证明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与中国道路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鲜明特征。具体地说,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在以建立经济特区为重要的实践载体,以先行先试为主要的实践逻辑与步骤的前提下,以经济改革为切入口,以全方位改革为方向;以发展经济为着眼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非均衡发展为路径,以协调与共享发展为宗旨。这一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基本路径,反映了中国道路前行的内在逻辑轨迹。所以,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不仅构成了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以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实践,为转型国家提供了另一条可供选择、借鉴的成功道路。

经济特区发展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变迁方式与路径。这一改革方式与路径,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既是中国道路的实践模式与实施路径,又是中国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不仅赋予了中国经济特区不同于西方区域经济学理论所定义的独特内涵与功能,而且还生动、深刻地诠释了中国道路的独特性。

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不断用富有制度绩效的改革措施与方案书写着中国道路的理论篇章。

其一,坚持独立自主地走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把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成功的原动力和未来发展的期望寄于社会制度变革之中,这是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路径选择与实施的内在前提。

其二,首先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并发展社会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切入口,也是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而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开启这个起点,正是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基本路线。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作为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寻找、探索中国道路的同时,又以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丰富、完善着中国道路的内涵。

其三,“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探寻道路,普遍推广。这是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稳妥而具有操作性的整体思路与实践逻辑,同时也是中国道路的实践特征。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既逐步完成了这一道路的探索,又不断证明了这一道路的正确。

第四,“以开放促改革”,是迅速提升国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能力与水平的快捷渠道,从而成为了中国社会得以顺利开启制度变迁进程的有效步骤。这是中国道路的探索路径,也是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逻辑路径。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试验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之初,这个窗口让中国人首先了解并走向了世界,把中国带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打开国门的开放;同样,没有坚定不移的开放,就没有足以推动改革与深化改革的来自市场经济规制的力量。以开放促改革,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内在步骤,不断以来自外部的力量,推进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推动着中国社会制度变迁整体进程。今天的深圳,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737.52亿元。其中出口总额21944.80亿元,增长13.9%,连续30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这一数字的背后,正是以开放促改革带来的制度绩效。

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探索者,以其成功的实践不断丰富着中国道路的内涵,印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其一,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实践模式与路径,提升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不仅在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快速产生对要素的“虹吸效应”,而且同样较为迅速地释放、形成了对周边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效应”,从而增强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其二,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实践模式与路径,在形成政策性“扩散效应”的同时,释放出日益扩大化的“扩散效应”,从而加强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扩散效应”的产生,表现为“乘数效用”作用的结果。在“乘数效用”作用下,“扩散效应”不断机制化地促成了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扩散、转移,形成了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社会效应与趋势。“扩散效应”产生的正溢出效应又以率先改革的制度力量,通过经验复制、借鉴的途径强化着“扩散效应”的辐射力度与区域,形成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的日益扩大化的“扩散效应”,如从传统特区到新兴特区,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从而加强了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其三,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实践模式与路径,在形成制度化的“涓滴效应”和较迅速展现出来的“倒U型曲线”现象的同时,从内在逻辑与机理上增进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绩效。

“涓滴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

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经济特区,作为“政策性经济增长极”所释放出来的“虹吸效应”,在吸引资本、技术、人力资本的同时,首先“虹吸”了数以千万计的进城务工人员。这使“虹吸效应”在改革伊始就具有了与“涓滴效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机制性关系。“虹吸效应”使“涓滴效应”的迅速释放成为可能,而“涓滴效应”又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得以快速扩大。在随即形成的“扩散效应”的推助下,“涓滴效应”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酵着,在向经济特区提供着被“虹吸”的劳动力的同时,改变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生活状况,缩小着城乡及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并呈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具有区域差异性的“倒U型曲线”趋势。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同时,深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率先探索者与实践者。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制度创新将在这里发生,更有许多率先深化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将在这里继续探索并复制至全国。许多探索与实践将会在深圳由政策变为制度安排,由制度安排成为法律法规,从而把“先行先试”变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制度力量。

(作者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1978-2018)”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ZDA003】

(原标题《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绩效》)

见习编辑 崔冰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张露锋

(作者:陶一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