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学习困难”门诊火了 究竟谁该就诊?
刘晶瑶
2023-08-16 09:27

学习困难,究竟是懒还是病?继去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大火之后,预约紧俏、号源秒光的情景,如今又在北京首都儿研所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重现。

面对“学习困难”这个新名词,年轻网友往往抱着调侃的态度,“相见恨晚啊”“二十几岁的给看吗”“麻烦开设一下起床困难门诊”……

可对那些“学习困难”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可笑不出来。所谓“学习困难”,就是指“学习能力和习惯落后于同龄人;阅读不能集中注意力,20能看成12”。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因为同学能考100分,自己考90多分,也被家长送去就诊。

应当看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不能全然归因于孩子主观不努力。客观来讲,由生理原因导致的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谱系障碍(自闭症)等病因,无法靠个人努力去克服,必须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以及专业的康复训练,通过科学的认识和干预,去治愈孩子,进而缓解亲子矛盾。

然而,正视“学习困难”的存在,及时对症下药、尽早治疗,绝不等于随意给孩子贴上“学习困难”“有病得治”的标签。

人有百样人,花有百样红。每个孩子擅长和喜爱的领域不尽相同。不该拿一张考卷,作为衡量所有人的尺度。孩子拿不到漂亮的分数,也绝不等于未来没有出路。

由此来看,除了确实符合临床指征,经由医生专业诊断,需要药物介入干预的孩子以外,更多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求医问药,而是一个包容有爱的家庭环境。与学业困难相比,家长的焦虑和埋怨,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真正的“拦路虎”。

家长应当学会尊重个体的成长规律,少些焦虑攀比,多些淡定从容。少横向比较,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多纵向欣赏,挖掘自家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社会衡量人才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被“望闻问切”。不断拓宽成长成才通道,鼓励孩子勇敢寻找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原标题《“学习困难”门诊火了 究竟谁该就诊?》)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作者:刘晶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