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湖区东晓街道,有一个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的休息站点。这里有党员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空间,还有生活服务志愿服务渠道空间,是一线工作者的“暖心家园”。值得关注的是,这里还有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党员、退役老兵,他叫胡桂梁,是这个每天接纳约5000车次家园的“园丁”。
热血青年:心怀壮志一心报国
胡桂梁是湖北省广水市人。初中毕业之后,在一家镇企业工作,做过汽车维修工,也做过采购和销售。1985年10月25日参军入伍改变了他的命运。
到部队之后他所在的连队,驻防广西边境对阵越南的前线高地。新兵训练时,第一次练习投掷实弹。手榴弹的爆炸范围是15平方米,胡桂梁扔出了55米,站在原地,想看看爆炸的情形。教官赶紧把胡桂梁趴下,并告诉他,投弹之后必须卧倒,避开飞溅的弹片,这些规范动作都是在战场上救命的。听了教官的话,胡桂梁不敢马虎,训练更加刻苦,最后得了银质嘉奖。
说起军旅生涯,胡桂梁滔滔不绝。“1986年春节,大年初一,我和班长廖建平、战友纪少辉三人去阵地。我走在前面,班长断后;正走着,我突然踢到一颗地雷,三人赶紧就地卧倒,但是大脑一片空白,心想完了,结果万幸,那是一颗信号雷,只是预警,不伤人”。胡桂梁说,比起牺牲了的战友,他很幸福,尽管在后来的一次行动中,他的右膝盖髌骨碎了,鉴定为七级伤残。但是安全地回到了家乡,孝敬父母,有妻儿陪伴,并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
打拼深圳:同乡村书记代言一线工人
1998年,胡桂梁来到深圳,从保安员到后勤,从驾驶员到出租车司机,最后,成为一名党务工作者。
“2007年初的一天中午,社区的网格员上门登记信息问:‘你是党员吗?’我自豪地说:‘我是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胡桂梁讲述当年担任同乡村党委书记的经历时说,他是退役军人,又是党员,便成了组织考察人选之一。之后,出任同乡村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
胡桂梁的名片正面印着党徽,写着“中共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辖区湖北洪湖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背面写着:“我们是湖北洪湖流动党员党支部、有困难找组织、为老乡们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2008年雪灾,不少市民留深过年。党支部拿出活动经费,买了公园门票,让市民免费去游玩,丰富市民假日。
协调邻里纠纷,调和同乡矛盾。同乡村有个出租车司机的副班,遭遇打劫,人没了。亲属要求出租车公司赔偿,不满足目标,就想去堵路。
胡桂梁和党支部人员连夜在老乡群体里募集了15000元,送到当事人家里。并建议找法律专家咨询;同时,找公安了解案情。最后满足了当事人的心愿。一时间,“有事找党支部”成了同乡村的口头禅。
扎根基层:服务来深务工人群
担任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后,胡桂梁发现,出租车司机家属打麻将赌博成风。于是,胡桂梁在同乡村发起了党员义工队、的嫂互助会,组织闲散的人员维持交通秩序、服务老人,清扫公共区域卫生。
筹办留守儿童夏令营,从网络征集辅导老师来做义工,让假期来深圳的留守儿童,在深圳假期不仅有游学的经历,还可以好好学习。街道和社区则把夏令营列进了民生实事,解决了夏令营经费。很快,夏令营“火”了,流动党员支部不仅“火”,还成了来深务工人员的“主心骨”。
2008年,出租车生意惨淡,胡桂梁代表司机和公司谈判减租。2016年,出租车行业困难,胡桂良代表出租车司机与市里组织行业和主管部门的谈判。这些年,他的承诺没有改变:遵纪守法,合法权益,党支部绝对帮大家争取。“同乡村书记可以办成这些事情,是得到了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胡桂梁一语道破其中奥妙。
2010年,深圳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胡桂梁被推荐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作为出租车司机,他穿着出租车司机工作服去开人大代表会议,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有人问,胡代表,你最关注什么?我说,最熟悉的是出租车司机群体,出租车司机一直被停车难、吃饭难、上厕所难困扰,这是我的关注点。”胡桂梁说。
深圳寸土寸金,但是在政府各部门支持下,一批的士驿站很快建成,解决了出租车司机的三大困难。作为人大代表,胡桂梁持续关注一线人员的生活、生产,公共交通、城中村卫生等问题;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则以身作则奋斗在各个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发挥军人的本色和奋斗精神,以共产党员的使命为责任,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基层岗位,成了退役军人在基层的一名先锋。
(原标题《胡桂梁:退役军人扎根基层的先锋》)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