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奋进 真抓实干 努力把高质量发展基础打得更稳更牢——2023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述评之五
沈仲平
2023-06-28 17:58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

6月7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全市上下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动力。

使命催人奋进,逐梦唯有笃行。5月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深圳调研时的讲话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分秒必争的务实行动,加压奋进、真抓实干,谋早谋细抓紧抓实经济运行,细化实化量化目标任务,全力争取二季度实现最好的发展结果,努力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深圳更大贡献。




打造创新之城,让创新成为深圳的城市符号

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显著优势。我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扎实推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6月1日,国内首部针对科学城建设的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实施,助力光明科学城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加速迈进。今年,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光明科学城,累计落户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已达24个。

光明生命科学园,主要包括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操作平台、科研办公、会议及相关配套设施。(深圳特区报记者 田语壮 戚金城 通讯员 沈舒民 文晓莹 黄贤俊/图)

以主阵地作为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打造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前瞻布局鹏城云脑Ⅲ、自由电子激光等大科学装置,深圳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力量。目前,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集聚35名全职院士、4900名高层次人才,入驻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超500家。全市创新载体超过3200家。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研发出全球首套城市级动态人像识别系统,首次提出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概念……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董事长兼CEO陈宁说:“真正能鼓励企业创新的,是深圳打造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运行机制。”


云天励飞公司开发的交通监控系统。(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图)

我市大力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培育力度,进一步开放共享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加快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5月30日,科技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我市再添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比上年度增加一倍。6月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特种光纤光缆及光纤传感联合实验室。作为一家“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不像企业、不像高校、不像事业单位、不像科研院所,却集四者于一体),深圳先进院累计与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签订工业委托开发及成果转化合同逾700个,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申报超过800个。

把深港澳创新合作做深做细做实。

深港澳创新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市加强与港澳沟通协作,促进港澳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优势与深圳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优势深度对接、叠加放大。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我市大力推进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等创新,促进深港两地人员、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加快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以及连接境内境外、面向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平台和高水平开放的科技特区。目前,深圳园区已落地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形成了六大科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6月2日,香港中联办携20余家香港智库考察团一行40人来到深圳参观交流,走访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腾讯、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6家单位,进一步促进深港创新合作。

香港中联办携20余家香港智库考察团一行40人来到深圳参观交流(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图)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强化创新人才靶向引进,加快形成高端科创人才集聚效应,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数据显示,我市全职院士等顶尖人才数增至94人。

探索开展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我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强制造业根基,把工业支柱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壮

6月14日,我市召开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暨工业上楼项目现场推进会。目前,首批72个工业上楼项目已完成立项40个、开工33个。在向天要空间的同时,我市全力做好企业全周期服务,上线“工业上楼项目招商对接平台”小程序,便利企业查看园区厂房租售状态、价格等信息,促进企业用房需求和产业空间供给精准对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过渡期间安商稳商工作。

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我市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断增强深圳制造业的竞争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瞄准高端高新高质向上突围,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坪山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从线头上料到线尾手机下线的组装生产线上,75%的工序由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线实现关键设备数控化率100%。1-4月,我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3.9%。6月15日,中国联通深圳公司、中电互联、金信诺、阿里云等12家企业发起深商5G+工业互联网联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圳的发展需要不断找到新的动力,保持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我市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瞄准未来产业,不断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抢占先机发展人工智能。5月31日,《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出台,同步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群。加上此前我市出台的国内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深圳构筑起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政策体系,全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5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24.02万辆,同比增长108.99%。6月15日,计划投资200亿元的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在龙岗区开工建设。《2023胡润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深圳连续两年位列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榜首。

比亚迪新能源车(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图)

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瞄准新型储能万亿级新赛道,我市制定出台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和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企业纷纷加码投资,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宁德时代与深圳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8家储能领域龙头企业赴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并达成多个合作意向。2022年全市电化学储能产值同比增长18.4%,规上储能企业已达1213家。

推动医药医疗产业迈向高端。6月8日-10日,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举行,超100家全国知名医院的500余项科研成果同台亮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联影医疗等医药医疗龙头企业纷纷来深洽谈合作,国药集团与GE医疗两大世界500强签署合作协议在光明区共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先进制造基地。国家药监局最新批准的20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中,深圳获批产品22个,占比超过10%。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能一次拿下6000万元这么大的订单,特别感谢深圳政府部门主动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找市场。”5月7日,深圳市臻芯数字孪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睿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

我市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行动,搭建政府和企业常态化沟通平台,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深圳优秀产品专场展示对接会活动,组织在工展馆等展示企业优秀产品,把意向客户推介给企业。市委统战部推出“企·航”——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计划,促成深圳市驭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入驻坪山区多彩硅谷产业园等多个项目落地。

5月8日,市发改委与深圳供电局发布用电营商环境20条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免证件、免申请、免审批、免投资、免跑动、免停电服务。深圳供电局提前15天助力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通电,为生产设备进场调试、实现量产赢得更多时间。

提服务业能级,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服务业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民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还是城市发挥对外辐射带动、对内强化集聚和吸纳作用的关键所在。我市坚持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主体,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6月9日,我市出台《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3)》,打造数实融合、同生共长、实时交互、秒级响应的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加快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

算力算法支撑数字经济提速。我市加快建设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一批算力产业代表性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枢纽。5月25日,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东数西算”产业合作会上,市工信局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东数西算”实施算力协同发展。

为制造业插上数字翅膀。欣旺达位于宝安石岩的自动化生产车间,10条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产线投入让企业如虎添翼,数字化转型后,产能平均较改造前提升17%至20%,单位能耗同比降低12%。

欣旺达打造了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韩墨/图)

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小米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拓展在深业务布局,以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6月8日,深圳创投日第八站走进前海。国新风险投资、数字未来等百亿产业基金群正式发起设立,中国首只央企与资产管理公司(AMC)聚焦产业结构升级S基金正式落户前海,深圳市S基金联盟同步揭牌。

6月3日,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变更落子深圳,摩根士丹利由此成为在中国拥有全资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国际金融机构之一。目前,全市持牌金融机构800多家。今年4、5月份,在中国一级投融资市场数量城市排名中,深圳连续排名前二。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6月鹏城,两场国家级重磅文化活动并蒂花开、双星并耀。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全国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聚深畅谈兴文之策,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思想资源、汇聚精神力量。

同期开展的第十九届文博会人潮涌动、人气爆棚,彰显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独特魅力。更加国际化,5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00个国家和地区、2万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更加数字化,首次设立数字中国展区,升级云上文博会功能,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更加专业化,参展企业中龙头文化企业占比七成以上,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60%以上文化产品在文博会上首发亮相。更加市场化,举办招商推介活动,4000余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展第一天人头攒动。(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图

以两场文化盛宴为契机,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0万,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会展商务持续火爆赋能添彩。

办好一个展、带活一条链。5月15日,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修订)》,对高水平专业展会最高予以500万元的补助。

6月2日-4日,2023第七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举行,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参展。同期,深圳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展,全球300多家参展商、上万款旅游产品亮相展会。FBIF食品创新展、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深圳国际黄金珠宝玉石展览会等轮番登场,链接国内国际资源……市商务局表示,预计全年我市办展面积超800万平方米,规模将创历年新高。

挖消费新潜力,让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五一”假期,我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7%、114%,创五年来新高,入选全国“五一”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预计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6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和53.9%。

做大做强旅游业,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商贸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城市商业氛围和消费环境,形成买全球、卖全球格局,我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

促进就业增强消费能力。

稳定消费预期重在稳定收入预期。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扎实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行动,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推动就业量质双提升。设立青年驿站,拎包入住、爱心三餐,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三大服务,为来深逐梦的青年提供一个温暖的落脚点。截至5月底,全市就业规模达1236.04万人。

丰富业态深挖消费潜力。

近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第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深圳湾睿印RAIL IN首发亮相,法国高端美容护肤品牌宝黎研萃华南首家门店在我市开业……消费场景不断推陈出新,新消费加速释放内需潜力。

深圳湾睿印RAIL IN首发亮相。(睿印RAIL IN供图)

为期15天的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深圳)活动火热上线,开展“圳有实惠”“乐享新生活”“乐购深圳五一欢乐购”“数商兴农”“国际化购全球”等5大主题活动,京东到家、天虹、美团、饿了么、朴朴、盒马、沃尔玛、叮咚买菜等多家电商平台、品牌企业推出多样化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助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1-4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1.2%。

优化供给引领消费需求。

5月26日至28日,香港贸发局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港•潮流”购物节在我市举办,共吸引近80家香港参展商逾130家香港品牌参展。中英街全面启动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沙头角口岸、梅沙客运码头重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沙头角深港消费合作区建设成势见效,我市着力打造香港潮牌新品进入内地市场的最佳首发地。

盐田区在大梅沙举行深圳草莓音乐节,超3万人共享视听盛宴;罗湖区举办漫步罗湖城区欢乐行,吸引近500名深港两地居民参与;福田区启动“动感都市 精彩福田”都市型沉浸式全域旅游狂欢月,推出六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宝安滨海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幕;大鹏新区开展帆船拉力赛、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多项赛事……各区纷纷发力消费新举措,推出消费新体验。

真金白银激发消费热情。

我市促消费政策频出,持续带旺消费市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放500万元消费券定向补贴联游套票和联游线路,提供“深圳景区n选1+香港景点”组合,推动一张门票通玩深港两地、一个旅行社安排深港两地旅游线路。南山区“爱车南山购”汽车专项促消费活动6月14日再度来袭,发放补贴总额高达1.5亿元。龙华区开展多轮悦享食宿在龙华促消费活动,发放2000多万元消费券。

按项目快进键,以有效投资扩内需强后劲

5月24日,深圳市2023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开启新一轮项目建设夏季攻势。此次新开工项目共263个,总投资达3491.8亿元。总投资额前三名分别为坪山区17个项目总投资约1397.3亿元、龙岗区28个项目总投资约383.6亿元、宝安区37个项目总投资约274.1亿元。

抓投资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深圳坚持以重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达产一批的良好格局,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抓项目调度。5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接连作出安排部署,市发改委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进度计划,确定投资目标任务,抓好定期跟踪通报。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4%。

优投资结构。着眼长远,不断推动投资上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抓好产业投资,第二季度新开工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业)项目58个,总投资1827.5亿元,占比达52.3%。抓好基础设施投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龙,妈湾跨海通道右线正式实现贯通,南航深圳新基地项目开工,深江铁路首个墩身浇筑完成……

强要素保障。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强化空间保障,《深圳市2023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提出本年度计划供应居住用地330公顷、产业用地300公顷、民生设施用地543公顷、供应商服用地27公顷。强化审批保障,市发改委组建联合审批服务专班,对高校、医疗等领域项目实行土建、设备和信息化一体化三合一审批。强化资金保障,6月16日,首批REITs扩募项目沪深交易所平稳上市,进一步畅通投融资循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设立深圳市救治类医疗器械和药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计划,提供最高3000万元资助。

拓外贸新领域,面向全球双招双引打造外资首选地

把全世界的市场作为我们的市场、全世界的资源作为我们的资源,我市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新市场。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我市企业生产的一批塑胶配件获得深圳海关签发对菲律宾的RCEP原产地证书,成为RCEP全面生效后首票通关货物。截至今年4月,深圳关区进出口RCEP货值104.28亿元,关税减让约4.66亿元。

新赛道。1-4月,我市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商品出口分别增长53.9%、12.4倍和69.9%。从过去的服装、家电、家具到后来的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再到如今的新三样,深圳不断瞄准未来,塑造产品新优势,抢占出口新赛道。

新通道。日前,深圳-以色列特拉维夫货运航线开通,为希音、菜鸟等头部跨境电商企业拓展中东市场提供便利。今年深圳机场已新开5条、加密4条国际货运航线。6月16日,中山港(国际货柜码头)—深圳盐田港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开通,为产品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

新平台。6月12日,深圳重大交易平台推介会在南京举行,面向全国全球推介五大交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也是重要的天然气贸易平台,在开展以人民币结算的大宗商品跨境贸易方面拥有独特优势。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运营5个多月来累计实现交易规模超200亿元。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创新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累计完成珠宝玉石产品进出口货值近60亿元人民币。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立半年多促成各类交易金额合计达2.31亿元。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突破700笔,牵头的全国首个“数据交易信用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深圳重大交易平台推介会在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新举措。市主要领导先后会见淡马锡、汇丰、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加快走向全球,努力在外贸外资中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福田区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开展经贸交流,与当地头部金融机构和知名高校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盐田区到德国、匈牙利开展经贸交流,与多家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市市场监管局将外商设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纳入开办企业一窗通,实现外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登记全程网办。6月10日,“爱深圳”(EyeShenzhen)多语种网站试运行上线,实现9种语言版本自由切换,并启动“深圳全球传播使者”计划,向全球讲好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的深圳故事。

“爱深圳”(EyeShenzhen)多语种网站试运行上线。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 图

新成效。5月22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与南山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追加投资总计超过10亿元建设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5月23日,法雷奥(深圳)智能制造中心宣布正式落成。此外,苹果、沃尔玛、肯德基等知名外资企业纷纷在深开新店,持续看好深圳、选择深圳、投资深圳。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当前,全市上下正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真学、真信、真干、真见效,把学习贯穿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6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点赞“@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平台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共受理900多万件民生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7.5%,总体满意率达99.4%,努力做到把简单留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把老百姓遇到的麻烦事一次办好。

从5月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答卷中,可以看到全市上下努力奋斗取得的成效,但也还有不少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产业新动能新支柱还需加快培育;固定资产投资要进一步谋大项目抓好项目,始终保持工作进度快于时间进度;外贸要加快建立完善有助于对冲波动、自我平衡的机制;服务市场主体要拿出更有针对性的有力举措,等等。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靠实干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对照年初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抓紧抓细抓实经济运行和各项民生工作,只争朝夕、紧张快干,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确保上半年有好的成效,为全年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往开来、再闯新路,苦干实干、再创新业,攻坚克难、再开新局,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原标题《加压奋进 真抓实干 努力把高质量发展基础打得更稳更牢 ——2023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述评之五》)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沈仲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